第六十三節 進擊的沈宜修(第3/3頁)

便是和自己一道封妃的吳氏周氏也一樣各自在網羅一幫人,想到這裏賈元春就覺得心力憔悴。

在宮中,沒有子嗣傍身便是原罪,只是這皇上現在連他自己寢宮都不踏出一步,怎麽謀求子嗣?

好在她也打聽到了,不僅僅是她,吳氏周氏也一樣,甚至連十分得寵的梅貴妃也一樣經年見不到皇上了。

馮紫英直截了當地說了賈寶玉別想指望別人,只怕未必沒有隱隱指向自己的意思,莫非他也知曉了這宮裏的真實情形?

好在府裏來了第三封信,說寶玉也被馮紫英教訓一番之後受了刺激,在家裏一病不起十多日,最後總算是恢復了過來,性子也有了一些變化,似乎是願意聽話做一些事情了。

只不過闔府上下都還是有些拿不定主意,主要還是吃不準這寶玉一陣一陣的,沒準兒過了一陣又舊態復萌,甚至變本加厲了。

即便是在宮中賈元春也沒少聽到馮紫英的名聲。

和自己一道進宮的吳氏周氏對自己很有敵意,但是像幾位年齡已大子嗣成年的貴妃倒是對元春沒有多少看法,像梅貴妃和郭貴妃對賈元春態度都很親近,一來二去也要經常在一起說說話,免不了就要提到馮紫英。

江南之行為朝廷弄回來數百萬兩銀子,解了朝廷燃眉之急,據說那一日連皇上都破例喝了幾杯酒。

元春也從太妃那裏知曉一些消息,中書科接管了開海事務,立即就在江南卷起一場風暴,幾個鹽商家族被抄家,都和馮紫英有關系,只不過馮紫英躲在了幕後罷了。

現在馮紫英回京已經卸掉了中書科的差事,安安心心回翰林院當他的清閑修撰了,等到明年進士觀政期滿就能再度升職,可謂春風得意。

據太妃所言,現在連太上皇都在過問馮紫英,讓人把馮紫英的情況寫個條陳送上去,這可是自太上皇遜位之後少有的事情。

這樣的厲害人物既然和賈家成為姻親,當然就不能放過了。

元春開始提筆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