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節 分道揚鑣,各為其主(第2/2頁)

對於自己這些同學的情況,馮紫英都大體了解了,方有度去了都察院,王應熊和鄭崇儉都如願以償留在了兵部,但馮紫英相信未來幾年裏,這兩人都會累得夠嗆,弄不好西南一旦事發,王應熊就會被“發配”回去,充當平息叛亂的參謀,就像鄭崇儉去西疆一樣。

練國事去了吏部,這是馮紫英竭力向齊永泰舉薦的,吳甡去了工部,範景文和賀逢聖二人,一個去了禮部,一個去了刑部,二人都不太滿意,但是卻也算相當不錯了。

“子遜兄,小弟在翰林院也有一年多時間了,但是絕大多數時間都在做其他事情,兵部的,戶部的,還有工部的,甚至還有都察院的,在揚州查處不就是禦史的活計麽?小弟自認為也算是在六部和都察院裏打過滾的人了,說句不客氣一點兒的話,咱們這一科進士中,別看他們許多留在六部和都察院,兩三年內他們未必有我之前那一年多時間所遭遇的經歷那麽豐富呢。”

馮紫英語氣裏充滿了自信,“既然已經有了在六部的經歷,所以小弟更希望在地方上去幹些更實在的活計,另外你也應該知道開海之略小弟面臨的一些攻訐詆毀,所以小弟避一避風頭也好。”

許獬臉色有些復雜,江南士紳官員們借開海之略有意挑起言論,未必就沒有存著故意讓北地士人風評來打壓馮紫英的意思。

馮紫英雖然在開海之略中讓江南得益不少,但是他畢竟是北地青年士子領袖,這般氣勢洶洶,若是任由他青雲直上,日後麻煩不小,所以適當以策略來迫使其仕途遇到一些挫折也很有必要。

對於包括葉向高、方從哲等幾位閣老為首的江南派官員士紳都抱有這種心態讓許獬也有些不太滿意,在他看來,無論如何馮紫英提出的開海之略也是為了大周為了朝廷著想,可是這些大人物們卻囿於門戶之見而采取這等行徑,未免就有些貽笑大方了。

不過給許獬的感覺,馮紫英本身好像到時對此不太在意,甚至還有些興奮和喜悅,這讓許獬很是無語。

在他看來,馮紫英不應該不了解這京官和地方官員的差距,但依然固執己見,現實很快就會讓他明白差距帶來的後果。

心目中感覺馮紫英不該是那種理想主義者才對,但是許獬發現自己似乎還真的有些看不懂這位混雜了理想和現實矛盾統一者的心思了。

“紫英,就算是你要外放出京,為何不去江南或者湖廣,卻要選擇北直隸?永平府可算不得上什麽好地方,不能說貧瘠不堪,但是那裏治安不靖,民風驍悍,匪患嚴重,……”

許獬看著馮紫英,“你本來是有機會去寧波或者南陽、黃州這樣的州府的,為何選擇永平府?你可千萬別說齊閣老之前沒有征求你的意見。”

明人面前也用不著說暗話,許獬現在和葉向高、李廷機走得很近,這從此次他留在了戶部就能看得出來葉向高、李廷機等人對他的看重,這些大佬們之間交易博弈許獬和馮紫英這些都算得上是圈內人了的自然不會不清楚。

“子遜兄,拙荊已經有了身孕,她不可能跟著我去外放出去,只能留在京師城中,所以家裏也不希望我離開太遠,而且本來北地士人都在攻訐我,我現在再去寧波這些府州,不是授人以柄麽?”

馮紫英笑了笑,“再說了,北地雖然貧苦了一些,但是我畢竟是北地人,我也希望能在北地嘗試一番,看一看能不能在我治下,有一個改變。”

許獬啞然失笑,“紫英,你可只是同知,上有知府大人,他才是真正掌舵者,你可別喧賓奪主,搞不清楚自己位置了。”

“子遜兄,小弟明白自家本事,同知麽,樣樣都可以做,但是卻得要符合知府大人的口味,我明白。”馮紫英笑了笑,“小弟相信總歸有小弟發揮的余地。”

“也罷,也罷,看你這麽胸有成竹的樣子,愚兄倒是多慮了,那愚兄也就拭目以待,看看你能在永平府做出什麽樣的花樣來。”

許獬見馮紫英如此樂觀大度,心裏也放下大半,雖然知道馮紫英日後也許不會和自己是一路人,但是許獬還是很欣賞馮紫英的才華本事,他認定馮紫英日後必定能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