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節 蓄勢待起

宅子不大,從外邊兒也看不出半點端倪來,甚至外進院子裏也顯得很普通。

稀稀落落兩三個下人在那裏應和著,見到甄應嘉兩兄弟進來也趕緊迎上來招呼。

不過甄氏兄弟都知道在兩側廂房裏卻是禁衛森嚴,隱藏埋伏的人不少。

這也是因為賈敬已經是一個“死人”,在玄真觀裏便已經死了。

龍禁尉為此甚至還專門到玄真觀裏去查探過。

只不過這一步義忠親王和賈敬早就安排周全,加上這十多年裏賈敬格外低調,幾乎不與外人接觸,年輕一輩對他的了解並不太深。

加上原來太上皇控制的那一撥龍禁尉勢力幾乎都是傾向於義忠親王的,所以永隆帝登基後龍禁尉在盧嵩掌權後逐漸歸附過來的這部分勢力對賈敬並不十分了解,所以就漸漸放松了對賈敬的監控,這才給了義忠親王和賈敬的可乘之機。

現在賈敬用瞞天過海之計逃出京師到了金陵,雖說這裏算得上是義忠親王的“大本營”和“老巢”,但是這只是潛在的。

南京六部和應天府以及龍禁尉在南京的勢力一樣是錯綜復雜的,一旦發現賈敬的蹤跡,那立即就會引發一場風暴,所以賈敬的行蹤是絕不能泄露,異常隱秘。

甄氏兄弟來這裏多次了,自然不需要像外人那般各種檢視,直接進了二進院子。

二進院子一下子就能看出不同,青磚碧瓦,幹凈整潔,兩株棗樹怕不是有五六十年的樹齡了,院子角落裏還有幾叢竹,清風掠過,搖曳生姿。

堂屋敞亮,台階門檻都是異常潔凈,連窗欞中都透出幾分通透嚴謹的氣息。

除了堂屋中已經有人在辦公,兩邊廂房也有人在忙碌著,隱約能看見有的人在算賬撰寫,有的人在交談,一切顯得有條不紊,緊緊有條。

二進院子裏已經算是賈敬在江南這邊的班底了,甄氏兄弟也不得不承認賈敬還是有些本事的。

來的時間不長,但憑借著原來在江南的人脈和底氣,幾個月裏就能拉出這樣一個班子來,而且分配得當,運作順暢,幾乎就取代了義忠親王在京師中的原有格局,迅速成為中心。

相顧無言,甄應譽也能從自己兄長的眼中看出幾分不甘,甄家在江南為義忠親王鞍前馬後效命二十年,尤其是在義忠親王失勢這十來年裏,更是嘔心瀝血的替他張羅,但是卻抵不上賈敬來這邊一年,就迅速成為了他們這群準備從龍的群體中的核心。

甄應譽倒是能看得開一些。

這從龍聽起來十分讓人羨艷,但是這卻是一門九死一生的押注活兒,一旦押錯,那就是身死族滅,便是義忠親王自己也一樣如此。

所以要把這盤棋盤活走好,沒有一個足夠能耐的人來操盤,那真的還不如趁早走人。

甄應譽清楚無論是兄長還是自己,要和賈敬比都還有些遜色了些。

論忠心,賈敬跟隨義忠親王三十年,前期勞苦功高,也是義忠親王管不住下半身,否則怎麽可能以嫡長子的身份被廢?便是後來被廢之後,在賈敬的謀劃之下,一樣重返太子寶座,但義忠親王又一意孤行的操之過急,才會導致最後的功虧一簣。

幾度遭遇挫折的義忠親王現在倒是幡然悔悟了,知道賈敬的重要了,但現在形勢不同以往,即便是有著江南深厚的民意基礎,但是,永隆帝已經有著大義身份了,北地士人,甚至是很多江南士人也已經不認可義忠親王的身份正統性了。

這也是甄應譽一直以來最為擔心的問題。

當然大義固然重要,更重要的還是實力,前明朱棣在大義上絲毫不占優,一樣可以奪下侄兒的皇位,奪門之變固然有一些特殊原因在裏邊,但是也足以說明很多看起來你覺得理所應當的東西未必就能如你所想的那樣發展。

賈敬的確是一個籌劃謀算的人才,看看其來江南這短短一年時間,便著手從幾個方面來悄然行動,並取得了許多成效,這一點便是兄長也無法抹殺否認。

甄應譽也承認便是自己來操盤也做不到這麽好,而且這還是建立在賈敬已經相當於被“幽禁”了十多年的前提下,如果對方一直在江南,只怕更不可估量。

從從龍的角度來說,甄應譽當然希望最終結果成功,哪怕賈敬在其中得益更大,因為只要想一想一旦義忠親王失敗帶來的後果,就足以讓甄家所有人都丟棄其他心思了。

懷著復雜的心思,甄氏兄弟進了第三進院子,這裏就明顯要比第二進院子小了許多,更顯得僻靜,左廂房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處小池塘,右廂房還在,但是挨在廂房底部有一條夾道,夾道盡頭有一個小門,通向外邊的另一處院落。

正房一排七間,因為進深很深,加上梁柱很高,類似於廟宇寺觀的大殿了,所以一樣看過去根本看不到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