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節 行宮風雨(2)(第2/2頁)

馮紫英見到永隆帝是在東宮。

內宮分成了兩塊,一片是東宮,是永隆帝單住,另一片是西宮,面積要比東宮大得多,主要是為後宮妃嬪和未成年皇子準備。

而實際上每一次鐵網山秋狝都沒有像今年這樣緊張,不但所有妃嬪全數來齊,而且各位皇子們也是齊齊到來。

以往有些時候的鐵網山秋狝也會有立儲之意,但是一般說來,在之前就已經基本敲定,鐵網山秋狝不過是走一個過場,皇帝也大多年富力強,定下儲位之後,起碼也還有相當長一段時間讓太子通過詹事府來進行培養磨礪,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打磨之後,接掌皇位也多是波瀾不驚。

像元熙帝時期,義忠親王當了二十年太子卻未能繼位,便是永隆帝也是在忠孝王身份之後當了幾年太子才接掌皇位。

元熙帝之前的廣元、天平二帝繼位都是當了多年太子,順順利利繼位,從未鬧出過什麽風波。

但今次卻不一樣,永隆帝身體不佳已經不是秘密,便是邊墻外的蒙古、女真,亦或是海外倭地甚至紅毛番和佛郎機人也都有所耳聞,可其膝下卻有五子,似乎個個都有機會,個個都不甘袖手。

這種情況下越是往後拖,後患越大,這也是永隆帝為何要在這次秋狝之後就要把儲君人選確定下來,只有這樣他才能用兩三年的時間和精力來幫這個兒子掃除障礙,培植心腹,穩住陣腳,讓其在自己閉眼之前順利坐穩江山。

看著這個緩步走進來的青年,永隆帝一時間有些恍惚。

自己第一次見到這個青年時,不,那時候應該還算是少年吧,頂多算是少年邁向青年階段,那是什麽時候?平定寧夏哱拜和劉東旸他們叛亂的之後此子回來報捷覲見的那一次吧?

以前雖然早就聽聞過此子的名聲,但是卻未見過,那一次才算是在東書房單獨奏對,嗯,讓這個家夥獨享了只有內閣閣老和六部尚書侍郎的尊榮,永隆帝印象很深,那一次馮紫英的表現讓他格外滿意,尤其是馮紫英提出收復前明丟失的沙州和哈密兩地,成為自己繼位之後的一大亮點,無論是士林還是民間都是贊不絕口。

反倒是後邊的開海之策爭議頗大,雖然朝廷得益頗多,但是卻讓馮紫英遭受了不少攻訐,特別是這些攻訐還多是來自北地士紳,認為馮紫英作為北地士人反而為江南謀劃,讓北地利益受損。

實際上也談不上北地利益受損,但江南得益更大卻是真的,但是得益最大的卻是朝廷,單就這一點,永隆帝就覺得馮紫英的大局觀勝過朝中許多抱殘守缺的重臣們,而南京那幫江南士人就更是讓人不齒。

“微臣馮鏗見過皇上。”

馮紫英依禮叩拜。

“平身,賜座。”永隆帝斜靠在禦座上,明黃色的袞龍袍寬松,越發顯出他身軀的蒼老瘦削,這讓馮紫英心中也是一抖,比起上一次見到對方時,皇上的身體似乎又衰老了許多,連帶著原來那雙澄澈銳利的雙眸似乎都渾濁了不少,再無昔日的那種淩厲霸氣了。

“馮卿,有一段時間沒見著卿了,從永平回京,這順天府丞的位置不好坐吧?”永隆帝滿意地收回遐思,目光收回,落到窗外,再回到此子身上。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為君分憂,義不容辭。”馮紫英淡然應道。

“唔,朕喜歡聽這幾句話,如果朝廷上下臣子們都有紫英你這般態度,那朕也可以安享余生了。”永隆帝喟然嘆道。

馮紫英趕緊起身,“皇上!……”

“好了,是朕失言了,不過朕的身體不好,這也不是什麽秘密,紫英也應該清楚,此番秋狝,朕的意圖。”永隆帝開門見山,“前些日子朕已經見了不少人,聽取了不少人的意見,當然此番秋狝,也不僅僅是選儲立儲之事,朕也還有一些其他朝務需要聽一聽來自各方的意見,紫英,你非朝官,但順天府之事,關乎京畿要地,朕認為你的意見一樣重要,所以專門召你來,也就是要聽一聽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