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節 節慎庫內裏有秘情(第2/2頁)

“打過幾回交道?”你一個京師城裏的光棍剌虎頭兒,怎麽就還和掌管皇上內庫的管事打交道起來了?馮紫英饒有興致地看著對方,“看樣子你這裏邊是有故事啊。”

“嘿嘿,大人,蛇有蛇道,狐有狐蹤嘛。”倪二也笑得很靦腆,“節慎庫裏花樣繁多,各色物料齊全,都是替宮裏準備的,不滿大人,便是榮國府修園子,內裏也有不少物料來自節慎庫呢。”

“什麽?!”饒是馮紫英也有些心理準備,也被這個話給嚇了一跳,“真的?”

“大人,這還能有假?這京師城裏那些藏頭縮尾的事兒,瞞得過別人可瞞不過小的。”倪二笑了笑。

“那也就是說你當初也是經手了的?”馮紫英臉色有些難看,這倪二居然如此大膽?

見馮紫英臉色不好看,倪二意識到對方誤會了,趕緊擺手,“大人,小的豈能那麽不知分寸?是赦老爺找的那撥人,他們圖便宜,便在市面上采買了一些來路不明的物料,據小的所知,便是那節慎庫裏調換出來的石料木料,每年節慎庫裏都要報一批折損消耗的物料,另外宮中物料消耗的數目也就那麽回事兒,倒騰出來,就能賣個好價錢,只不過大家心照不宣,都是掙賈家的錢,沒必要撕破臉,……”

“唔,那這從節慎庫出來的物料可是下邊人自行其是,還是和劉士祿脫不了幹系?”馮紫英更關心這個。

“這卻不好說了,因為當時和我們無關,也就沒有去多打聽,但小的聽說那劉士祿管事兒極細,若要說瞞得過他,一回兩回也許有可能,多了久了,怕是不可能。”倪二又補充了一句,“劉士祿和壽王殿下關系也不一般。”

“哦?”馮紫英忍不住又是一挑眉,“劉世祿與壽王是何關系?”

“據說是姻親關系。”倪二沉聲道:“壽王妃姓劉,真定府曲陽人氏,其父是後軍都督府一名武官,現在好像在神武右衛擔任軍職,而劉世祿也是曲陽人,元熙三十八年的舉人出身,原本也只是工部一名小官,後來不知道怎麽入了皇上眼,便當了工部員外郎,……”

馮紫英捏了捏鼻梁,覺得有點兒意思,這劉世祿看來也是有所仗恃,才敢這般,但是壽王和許君如這樣就未免有些出格了,真覺得他這個監國坐穩了?要顯示一下存在了?

“這節慎庫物料出來這般倒騰,都是慣例麽?”馮紫英又忍不住多問一句。

倪二也忍不住笑了起來,“大人,這種事兒,哪裏不是如此?不說國朝,前明不也如此麽?無外乎有的時候朝廷查得嚴一些,大家手就緊一些,朝廷如果松一些,那大家自然就更大膽一些罷了。”

馮紫英默然無語,饒是再多的制度,再多的機構,朝堂上喊得再響亮,你你執行的人出了偏差,終歸是無用,這都察院,龍禁尉,刑部,要說家家都有職責,敢說對這種事情一無所知?但京通二倉也好,西山窯也好,這節慎庫也好,卻樣樣都是窟窿。

再聯想到自己嶽父林如海,幾年巡鹽禦史做下來,宦囊豐厚,能拿出幾十萬兩銀子,這還是當禦史的啊,怎麽說?

馮紫英不願意深想了,哪怕是個穿越者,面對這種情形,一樣感覺到束手無策,也許等上十年自己資歷熬夠,位極人臣,然後再學著張居正那般來搞一場新政,看看能不能有點兒作用吧。

打發走了倪二,馮紫英又和一直沒有說話的傅試說了一些具體事宜,除了涉及到城中的工部修繕外,那麽城外的一些水利溝渠,是不是也可以考慮進來,再比如也需要考慮這些流民再熬過明春之後,如果不願意返鄉,或者說明年繼續旱情,沒法返鄉,又當如何,都需要籌劃籌劃了。

馮紫英也琢磨著梁城所那邊荒地如此之多,大沽未來可期,那麽將這些勞力用在港口建設和衛河疏浚上亦是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