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節 著手統合,步步為營(第2/2頁)

黃得功和左良玉已經在薊鎮中站穩了腳跟,打出了名聲,現在賀虎臣和楊肇基如果也能在遼東戰場建功,那這幾個新銳將領也就能算得上是自己的基本盤了。

和老爹手下的賀世賢、尤氏兄弟、曹文詔、劉東旸、劉白川這些人相比,自己的這些將領雖然還略顯稚嫩,但是隨著時間推移,他們也一步一步成長起來,這還沒有算王成虎、邱子雄、趙千山、馬進寶、莫德倫這些主動投靠自己的雜系將領。

馮紫英很清楚,隨著大周朝局的動蕩,朝廷和南京如果要媾和,就意味著以文馭武的格局會受到沖擊,雖然可能文官內閣依然強勢,但是武人勢力在經歷了相當長的萎靡期之後也開始有了一些觸底反彈的趨勢,這也是義忠親王想要利用的契機,如陳繼先和自己老爹這樣的軍頭,要想輕易消除影響,就沒有那麽容易了,如果王子騰之流也要趁機擠入這裏邊,那這種格局還會更明顯。

這種情形下,組建一支屬於自己的武將基本盤就非常重要了,尤其是自己還是文官身份,比起老爹來就更方便許多,也不會引來太多猜忌。

唯一可虞的就是左良玉、賀虎臣他們這一批將領太年輕,資歷太淺,還需要時間來慢慢積累沉澱,而王成虎、趙千山和馬進寶這一類又屬於雜系將領,很難擠進諸如大同系、薊遼系、宣府系乃至現在逐漸成型的西北系這一類軍中大山頭中去,所以在成長上就必定受到歧視和打壓。

自己這個兵部右侍郎算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職位,在未來他們的選拔任用上可以發揮特殊作用,但同樣這也需要他們拿出實打實的戰績來,才能讓自己有說服同僚和上司的底氣。

……

“馮紫英又躲到天津衛去了,都幾天了?”郭沁筠都快要氣瘋了。

一連串的噩耗接踵而至,讓她如熱鍋上的螞蟻,坐臥不安,但是又找不到誰可以幫助。

“聽說回來了。”周培盛一臉苦笑,“但一直住在兵部公廨裏,連家都沒有回,忙於處置公務,據說主要是應對北線軍團東渡去遼東的事兒。”

“他就這麽忙碌?”郭沁筠憤怒中帶著狐疑,“這才走馬上任幾天,就忙不叠地跑天津,北線軍團東渡,不該是車駕司的事情麽?車駕司該是左侍郎管,而不是他這個右侍郎的管轄範圍吧?”

還別說,郭沁筠對朝中七部事務的分工還是了如指掌的,馮紫英不該管車駕司她都知曉。

“聽說是馮紫英主動請纓,他和商人更為熟悉,大沽和榆關的開港建設都是他當時在當永平府同知和順天府丞時推動起來的,所以山陜商人那邊對他都十分親近,協調民船也更方便。”周培盛也專門去問過。

馮紫英回京之後擔任兵部左侍郎一度讓荃妃娘娘喜出望外,都去崇玄觀呆了好幾日了,未曾想馮紫英根本就沒有多少心思來顧及這邊,自己也派德海登門去見了一面,可馮紫英幾句話就打發了,然後就是忙碌,再然後就去了天津衛。

周培盛能感覺到朝中風色的變化,傳言朝廷在和南京談判應該是真的了,義忠親王有可能要效仿前明景泰帝和天順帝弟終兄及,那樣一來,永隆皇帝的幾個兒子恐怕就竹籃打水一場空了,別說恭王,就算是梅月溪的祿王,也一樣是空歡喜一場。

這段時間他也注意到了梅月溪和戴權的惶惶不可終日模樣,心裏好笑之余,也對自己的命運充滿了懷疑,祿王都沒戲,恭王還說得上麽?

義忠親王一旦繼位,永隆皇帝這一脈肯定都會被打入冷宮,幽閉起來也很正常,甚至鴆酒一壺賞賜也極有可能。

問題是現在己方卻是束手無策,竟然不知道該如何著手來改變這種大勢。

現在是根本就沒有人把恭王打上眼了,永隆皇帝這一脈都要被掃地出門了,誰還在意恭王這個稚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