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節 暗度陳倉,強強聯手(第2/2頁)

麻承勛也捋須沉吟不語。

馮家已經走了文官之路了,馮紫英不可能再走回武人之路,所以馮紫英也許是示好。

不過朝廷對李、麻、馮這些邊地武勛的警惕忌憚之由來有之,馮家在馮紫英這一代斷了,但是李家和麻家卻不一樣,後輩都是英才輩出,這更讓朝廷收緊了對李家麻家的打壓。

看看李家在薊遼的情形,就能看得到麻家未來不容樂觀,麻家這麽多子弟在薊鎮,在山西,在榆林,唯獨不讓麻家子弟回大同,而且幾個兄弟都是在遊擊參將守備這些位置上多年了未動,別的同僚都晉升了,唯獨麻家子弟表現再好,也一樣擱置。

這些情況麻家子弟都心照不宣,甚至也習慣了。

可麻家子弟不從軍打仗,又能如何?

難道還真的能去學馮家,讀出一個進士來,走文官之路?

麻家不是沒有嘗試過,誰都知道文官之路最光明寬敞,可你得要考得中進士才行啊,麻家那麽多子弟讀書,這麽些年,秀才倒是出了幾個,但有個屁用,舉人只出了一個,那都是三十多歲才考中的,補了個縣令,就算是最榮耀的了。

所以大家夥兒也死了心,還是老老實實的吃糧當兵,在戰功上來博封妻蔭子吧。

說實話,麻承勛早就對當總兵不抱希望了,他覺得朝廷會一直卡住這一坎兒,不再讓麻家子弟跨過,副總兵就是頂點。

看看山西鎮柴國柱來,大同鎮楊元去,榆林鎮賀世賢這種庸人都能接掌,寧夏鎮祁秉忠這種蒙古人都能當總兵,就是沒人提他麻承勛,這份窩火和苦澀,讓麻承勛一度都想要稱病致仕了,奈何年齡太輕,這樣做只會牽連到其他麻家子弟。

“馮鏗上任陜西巡撫時就讓人給我帶過信,本來是要在灰溝營見一面的,但時間不湊巧,我正巧在八角所檢查軍務,他又忙著要過河去陜西,所以托段家人給帶了一封信,……”

麻承宗和麻承宣眼睛都是一亮,“信裏說什麽?”

“信裏倒沒有說其他的,只說希望我協助柴國柱重新把山西鎮重建起來,我也想啊,可柴國柱根本就不然我插手,而且山西都司的情形你們也清楚,衛軍體系早就爛了,既然柴國柱不讓我插手,我也就懶得管,但我也給馮鏗去了信,說了我的苦衷和原委。”麻承勛淡淡地道。

“啊?”麻承宗和麻承宣大失所望,這樣一個機會沒抓住,太可惜了,但是柴國柱把軍權抓得很緊,除了他帶過來的人外,原來山西鎮的人都不太受重視,更別說麻家子弟了。

“後來馮鏗也回了信,讓我不必氣餒,把北邊防務抓緊,提醒我素囊和豐州白蓮的事兒,我也給柴國柱說過,但柴國柱並不太在意,現在你們也看到了,一片狼藉,……”麻承勛攤攤手,“九月份馮鏗卸任陜西巡撫,又給來了一封信,提到晉南民亂,讓我主動申請去平定,奈何柴國柱不答應,讓他的心腹去,我也只能作罷。”

“既然馮鏗想要你去,為何不給柴國柱去信?”麻承宗憤憤不平地道。

“柴國柱在薊鎮當副總兵與馮唐關系尚可,但是馮唐舉薦尤世功出任薊鎮總兵之後,關系急劇惡化,而那時候馮鏗還只是加掛兵部右侍郎虛銜,如何能指揮得動柴國柱?他也不會去自討沒趣。”麻承勛搖頭。

“那現在……?”麻承宣追問。

“現在情況肯定不一樣了,原來傳馮鏗回去是擔任順天府尹,但沒想到袁可立來了山西,他卻是實任兵部右侍郎了,我都一直以為是袁可立要任兵部右侍郎的。”麻承勛沉吟著道:“他兩度來信,肯定是示好,馮家沒法走武人路了,馮唐年齡漸漸大了,馮鏗肯定也希望軍中有一批能支持他和如臂使指的武將,他這個兵部右侍郎才能好用,……”

“無論他是什麽想法,但他此番推薦大哥擔任宣府總兵這個人情太大了,我們麻家都得要承情。”麻承宗皺著眉頭道。

“是啊,這個情太大了,我都覺得燙手。”麻承勛苦笑,“若是辜負了,我怕要以死殉國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