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節 踴躍,厚實(第2/2頁)

三人也都拍了胸脯,要什麽給什麽,要哪一部支持哪一部。

劉東旸甚至主動請纓,希望到遼東作戰,這倒也讓馮紫英很動心。

若是劉東旸和趙率教交換出任遼東總兵,那無疑如臂使指,但這還需要慢慢來,不是一步就能做到的。

對楊元、柴國柱、劉鋌三人,談得就公事公辦許多。

楊元好一些,他也知道到薊鎮擔任總兵就算是他的極限了,而且他也清楚薊鎮被尤世功經營了這麽多年,算是馮家嫡系,自己這把年齡幹兩年可能就要致仕了,何必得罪人,所以也很爽快,明確表態等到尤世威從南線回來,薊鎮肯定鼎力支持。

柴國柱和劉鋌這二人態度也還算積極,當然因為沒有那麽多私交,親近程度不及其他人,但馮紫英作為冉冉升起的政壇新星,如日中天,所以也都態度鮮明地表示支持。

把這一系列的事務安排好,馮紫英心中也才算踏實下來。

“怎麽東旸,還沒走?”對於劉東旸的二度拜訪,馮紫英也覺得挺有意思。

這個家夥和劉白川都算是老爹的嫡系心腹了,哪怕老爹已經在五軍都督府裏去和清茶了,但在外人心目中,二劉加上曹文詔、賀世賢等人仍然是馮家的絕對嫡系。

如果再加上尤世功以及新晉納入的毛文龍,某種意義上,九邊加上登萊、江北二鎮,十一鎮中已經有六個邊鎮和馮家關系匪淺了,這還沒有算什麽馬孔英、土文秀、祁炳忠這一類副總兵級別的武人。

就這一點來說,馮紫英自己都覺得朝廷不心生疑忌說不過去。

好在現在老爹已經隱退到了五軍都督府裏去喝清茶,自己是文臣,趕赴遼東一去就是幾年,這種擔心才慢慢消減。

在朝廷看來,只要拖上幾年,馮家在軍中的影響力也會慢慢衰減,馮紫英總不能入了閣還一味傾向於武人吧?

“還沒走,去見過馮老大人一面。”劉東旸也不諱言,“山西現在局面平靜,土默特人,素囊部翻不起多大風浪,馮老大人也給素囊去了一封信,估摸著也應該有作用,加上現在連察哈爾人都折騰不起來了風浪,所以蔔失兔和素囊之間又慢慢安分下來了。”

“呵呵,這樣一來你反而覺得山西鎮這邊沒事兒可幹了?”

馮紫英聽出劉東旸的意思了,沒仗可打,對於他這種人來說可就是最難捱的了,想去遼東。

“沒錯,大人,我想去遼東。”劉東旸挑明了說,“既然遼東不斷出事,相比兵部也有意要大規模調換遼東軍,這也很有必要,那請大人優先考慮我們山西鎮,多的不說,三五萬人換一換,都沒問題,我本人也希望到遼東去和女真人會一會,老是和蒙古人打仗,都打膩味了。”

態度鮮明,語氣自信,馮紫英也很欣賞劉東旸的這份昂揚鬥志。

“真的這麽想去遼東?遼東和西北可不一樣,雪厚泥深,山林廣布,地理環境和風土人情都不同,要想去,就要做好適應各種情況的準備,……”馮紫英倒真的有點兒意動。

按照他的想法,去的第一年,陸續換掉一些參將、遊擊、守備這一類的武官,等到第二年就要考慮換掉趙率教、杜松以及祖氏兄弟這些人了,第三年就要考慮發起全面的反攻。

即便這兩年間,大周也要不斷地對建州女真發起攻勢,但規模不一樣太大,這樣不斷消耗建州女真實力,迫使其不斷流血,難以恢復休養,也就是采取輪戰方式來不斷以老帶新地打仗。

到第三年就要考慮戰略性的反攻,根據情況來打一些關鍵性戰役了,比如打沈陽,又比如從南向北進攻赫圖阿拉。

這期間肯定需要一些能征慣戰的悍將,劉東旸和曹文詔都很合適,加上南邊東江鎮的毛文龍,馮紫英還是很有信心把握的。

不過這是一個相當龐大的綜合性戰略,也只是自己有這個想法計劃,具體操作還得要等得到自己去了遼東才行,不過可以給劉東旸一個準信安他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