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八章 請大將軍上殿!(第3/3頁)

劉備念及國家發展的重任,實在不能接受他們的要求,他們不能忍受,惱羞成怒,於是便采取惡毒的流言對劉備進行中傷。

他們汙蔑劉備有篡位稱帝之意,試圖以此掀起天下人對劉備的懷疑、攻擊,掀起皇室和漢室宗親對劉備的懷疑和攻擊,讓劉備陷入內外交困的局面,使得新政無法推行,以此維護他們的私利。

但是他們並未想到太皇太後董氏英明睿智,果敢頑強。

在危機局面之下,太皇太後敏銳地察覺到了國家正處在非常關鍵的時刻。

新政正在推行的關鍵時刻,對於大漢來說,此時此刻無論如何都離不開劉備,而鄭泰等人所傳播的流言卻在這一時刻對劉備和天下臣民產生了重大影響。

懷疑的開關一旦打開,就無法制止,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考慮,天下會為此變得不穩定,劉備主導的朝廷所頒布的政令也會為此廣受質疑。

大漢好不容易從先帝時期的混亂走到了今日的穩定,這樣的局面來之不易,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非常珍貴的,也是先帝所期待的。

太皇太後實在不忍這樣的局面在猜疑中轟然崩塌,實在無法接受先帝留下來的大漢國在猜疑之中走向混亂,所以她做出了艱難的決定。

天子協雖然聰明睿智,但是缺少治理政治的經驗和軍事上的經驗,在能力上遠遠不及劉備,即使親政,也未必能解決諸多問題,未必能得到天下人的信任,這是必須要考慮到的因素。

劉備並非外人,而是漢室宗親,高祖苗裔,景帝之後,與先帝的出身很是接近,是大漢自己人。

所以在一番深重的考慮之下,為了平息天下人的猜疑,為了讓天下局勢再度歸於穩定,太皇太後做出了讓天子協禪位給大將軍劉備的決定。

這是太皇太後的決定,並非是出自任何人的猜疑和脅迫,而是發自本心的為了大漢江山、為了祖宗的山河而考慮的結果,希望眾臣可以遵守這份詔令,接受這樣的決斷。

此前,太皇太後已經和劉備商議過此事,劉備回絕了好幾次,但是太皇太後依然堅持,甚至以性命相威脅,劉備迫不得已,伏於太皇太後面前大哭失聲,被迫接受帝位。

太皇太後相信,這樣的決定,她能做出來,那麽先帝在天有靈,也一定會很高興於這樣的決斷。

詔令宣讀完畢,不等群臣反應過來,劉虞便高聲呼喊起來了。

“請大將軍上殿!”

殿中的內侍,殿外的護衛,一層一層的呼喊著“請大將軍上殿”,聲音由內而外,有遠及近,最終,崇德殿內外的每一個人都聽到了。

於是,劉備出現了。

他身著戎裝,出現在崇德殿正門口,身後跟著他忠誠的全副武裝的將軍們。

這一裝束,是他每一次從雒陽出征所穿著的裝束,他來到這裏,似乎不是來參加典禮,而是出征至此。

他率領著他權力的象征,跟著他一起挺進崇德殿,無人可擋。

他從大殿之外向大殿之內挺進,從排行最末尾的小官小吏們身後經過,迎接他的,是小官小吏們敬畏的目光。

或許是他的威勢太強,或許是他的聲望太高,他沒走幾步路,忽然,一個微末小官向他躬身下拜。

隨後,似乎是被此人所帶動,道路兩邊的小官小吏們便齊齊向他下拜。

他們沒有出聲,只是下拜,從最後排,隨著劉備的步伐前進,一路向前,每個人,每一個看到劉備的官員,都向著他所在方向,恭身下拜。

就算他走了很遠了,這些人依然不敢直起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