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六章 去日南郡

為了讓各州學府盡快達到一個均衡的狀況,劉備下令給學部,讓學部派專人前往各州督導,看看各州學府的建設如何,給予一些指導性意見,並且監督他們完成建設。

而在入學學生的生源方面,應當遵循一個自願報名原則,即接受報名,組織考試,然後按照規定進行錄取,不問出身之高低,不問家庭之貧富,只要通過考試,都應該予以接納。

有涼州州學發生的事情作為依據,劉備並不擔心生源問題,因為士人的數量首先就是有限的,地主豪強的數量也是有限的,人數最多的終究還是農家子弟。

最開始幾年士人和地主豪強子弟的數量會多一些,後面很快,只要劉備在教育補貼上做到位,肯花錢,那麽農家子弟的數量就會趕上來。

而且以眼下這個教育內容的更改情況來看,其實大家已經差不多抵達了一個統一的起跑線上,過去士人子弟的優勢已經基本消失不見了。

倒也不是沒有人有過什麽異議,只不過在劉備溫水煮青蛙的模式下,等他們發現他們失去了一切、必須要回歸卷王模式的時候,已經晚了。

當前,劉備現在還沒有宣布要正式更改官員選拔方式,察舉制度依舊在名義上保持著。

但是這只是階段性的。

在教育全面鋪開、學校教育能夠穩定提供優質畢業生之後,將現有的察舉制度為主體的人才選拔模式變更為考試模式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察舉制度終將告別漢帝國的歷史,用考試選拔人才的時代將會降臨。

當前,大家還沉浸於劉備所做出的一系列改革行動之中無法自拔,並未意識到一場前所未有的全面變革正在緩緩而來。

就算是鄭玄已經了解到了足夠的訊息,已經知道劉備相當一部分的志向,卻也沒有推導出更加直接的結論。

只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一切都走向了理所當然,走向了不可更改。

建安五年最後一次大雪降臨之際,董太皇太後病逝的消息傳遍了整個雒陽,這位幸運的太皇太後的人生歷程終於走到了盡頭。

她離開的時候,她的孫子劉協陪伴在她的身邊。

劉協幾個月都沒有離開雒陽,一直都以孫子的身份侍奉她左右,為她伺候湯藥,希望她能康復,但是這種期待終究還是落了空,老太太沒扛住,甚至沒能走完建安五年。

當然,她也沒有看到那一部和她有著不淺的緣分的《嘉德通義》的正式完成。

在劉備緊鑼密鼓推動各項改革法案付諸實施的時候,在整個天下面臨重大變革的時候,老太太走了。

劉備親自為老太太主持了隆重的葬禮,身著白衣為她守靈,並且宣布罷朝七日,以示哀悼。

按照老太太最後的願望,她的屍體將回到老家安葬,從什麽地方來,就會到什麽地方去,雒陽冰冷冷的,沒什麽溫度,她最重要的人基本上都在老家,她想回到老家,落葉歸根。

劉備滿足了老太太的願望,七日之後,他下令規模龐大的送葬隊伍從雒陽出發,一路前往冀州,回到老太太的家鄉安葬。

這一次返回,劉協也就跟著走了,他將以一個縣侯的身份返回他的家鄉,返回他的封地,在那邊度過他接下來的人生。

為老太太守孝結束之後,他想幹什麽就可以幹什麽,只要不違反《漢律》的規定,他可以擁有最大限度的自由。

而且爵位雖然不高,但他的俸祿是天下漢室宗親獨一档,這是劉備許諾過的,所以,劉協可以用那筆錢幹很多事情。

作為一個失去皇位的人,劉備並不知道劉協的命運和原先歷史軌跡中的他相比,算是好還是不好,雖然,他一樣未曾掌握過任何實權,從登基到禪位都沒有自己的意志,完全被他人掌控在手。

在曹魏,他禪位過後,還活了十四年,和諸葛亮同年去世,活過了曹丕,沒活過曹睿。

那十四年裏他是怎麽度日的,他是什麽心情,是什麽樣的感觸,沒人知道。

只是有傳言,說他禪位之後遠離政治,潛心醫術,為他封地的老百姓看病診治不收錢,頗有懸壺濟世的風範,想來日子也並非全無趣味。

不過劉備覺得,在自己這裏,他的日子應該比在曹魏要好過一些,至少他可以在真正體會世間險惡之前就遠離政治漩渦,還會得到劉備最周全的照顧和保護,也會富裕一生。

那麽,他應該是愉快的,心情應該是暢快的,他應該不會有什麽失去帝位的羞恥感,午夜夢回,也不會為自己對不起祖宗而心有惴惴,難以入眠。

這對於他而言,應該是最好的結局也說不定。

老太太去世、劉協返回封地之後,貞觀元年的年節將要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