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五章 關羽的河道機動流戰術(第2/3頁)

據費棧自己交代,豫章郡能和他一個等級的山越賊帥就有三個,其他幾個郡也有比較大勢力的山越賊帥,林林總總算起來,他這個級別的山越賊帥在整個山越集團中,得有十來個。

而且山越賊人之間的關系都是那種大哥手底下帶小弟,小弟手底下還有小小弟的模式,頗有一種“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感覺。

他們之間就是靠著鋼刀和所謂的“義氣”作為紐帶鏈接,沒有完整的上下級規制,經常性的也會出現一些下克上或者黑吃黑的情況,主打一個老大輪流做,明年到我家。

對於這樣一個群體,如果不留下一支軍隊和牛逼的大將本人坐鎮,真不敢說他們不會鬧事。

黃巾之戰以後,各郡山越集團已經有一段時間沒鬧事了,一來是春耕夏忙,他們沒多少空閑,二來關羽帶著幾萬漢軍坐鎮,誰鬧事就打誰,還打出了一些威望。

但是到了秋收以後,為了儲備過冬的糧食,各地山越恐怕又會有一些行動,所以關羽一邊戒備著,一邊也在計劃著要在秋收之前解決掉度田叛亂,否則到時候兩線作戰會非常麻煩。

因此,關羽沒有選擇老成持重的黃忠作為出征的主將,而是提拔了頗有進取之心的青年將領魏延作為此次出征的主將,把一個軍和兩個獨立營隊兵力交給魏延統領。

魏延雖然年輕,但是有戰功,有威望,本身還曾經做了幾個月的大將軍掾,也算是劉備親信出身,所以他在軍中多少算個角色。

此番他作為出征江夏郡和南郡的主將,雖然有些資歷深的軍官有點看法,卻也沒人正面提出反對意見。

魏延反正很高興,他膽子大,也確實有統兵作戰的能耐,深受關羽的熏陶和指導,對自己很有自信,對於此番作戰,他提出了快速進取、窮追猛打、斬草除根的作戰策劃思想。

他認為發動度田叛亂的荊州宗賊基本上都是本地人,雖然人數比較多,但是根據他所了解的,絕大部分都是些烏合之眾,和漢軍在戰鬥力上存在絕對差距。

唯一會給漢軍帶來威脅的,就是可能會有太多地方出現叛亂,讓漢軍疲於奔命,從而露出破綻,所以如果要解決這個問題的話,就需要快準狠的動兵打擊,用最猛烈的攻勢消滅最兇殘的敵人。

然後用敵人的腦袋來宣誓漢軍的武力,以此震懾宵小,讓蠢蠢欲動想要造反的人也打消這個念頭。

所以,此戰正好可以使用關羽率領軍隊演練許久的河道機動流戰術。

因為江南水系發達,河流眾多,不像北方那樣有大片大片連在一起的完整平原,對於習慣了北方行軍作戰的漢軍來說有相當大的局限性。

所以關羽在實地考察很多地方的地形之後,很有責任心的向劉備提出了【以舟代騎】的江南作戰總體思想,他把他的整體思想寫成了奏表上交雒陽,向劉備提出了自己的建軍建議。

在他看來,現有漢軍的體系想要完全適應江南的地理環境和未來的作戰需求,難度是很大的,現有漢軍的總體體系是完全適配北方平原作戰和草原騎兵作戰的,所以總體構成是大騎兵、重步兵。

在他看來,這樣的構成對於北方作戰是沒有問題的,甚至有些時候北方的山地作戰也能適配,但是到了江南,就應該是完全不同的兩套作戰體系,漢軍必須要做出一定的改革。

所以關羽提出,就在江南軍區發動改革,建立一套依靠河道和舟船實現快速機動和精確打擊的戰鬥、後勤體系。

關羽認為,江南之地多河道、沼澤、濕地,地形破碎,土地濕軟,氣候濕潤,若要完全采納漢軍在江北的後勤體系,對於人力、車輛、畜力的要求太大,對於陸路交通的要求也太大。

所以江南的地理環境並不太適合采用北方的後勤體系。

漢軍若要行動,必須要依靠江南所特有的豐富的河道水系打造一套全新的戰鬥、後勤體系,以適配江南的作戰需求。

江北之地可以用畜力,江南就該使用舟船之力,充分發揮水系的力量,建立大舟船聯合部隊,舟船承載的數量和行進速度只要有較好的規劃和預案,完全可以達到江北的效果,甚至於超出江北的效果。

在關羽的構想裏,他會走遍江南的水道,繪制完整的江南水系圖,然後根據江南水系的流向、水量,制定精密詳細的水道改造計劃。

江北可以在重要的行軍大道沿線設置軍需物資站點,那麽江南也可以在水道周邊設置行軍物資站點。

江南軍區應該集中建築工程力量建造大量的軍用港口,除了少數重要港口,規模不必大,但是數量要足夠多,沿著水系道路應該以眾多軍用港口作為駐軍點,駐紮一定的兵力巡防、看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