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五章 第三帝國的中央大食堂(第2/3頁)

甚至這裏還有一處遊泳館,從前先帝在這裏每日玩樂,喝酒,吃肉,與宮女嬉戲,若是熱了,就脫掉衣服和宮女一同在遊泳池裏戲水,赤條條一絲不掛、不著片縷,恍若神仙眷侶,歡樂無邊,令人思之便羨慕、神往不已。

然後先帝死了。

先帝死後,這裏一度空置。

建安年間,劉備以玩物喪志、耗費奢靡為理由將西園完全封存,裏頭的珍奇猛獸、奇花異草還有金銀珠玉什麽的據說都被劉備賣給了京城的達官貴人。

誰喜歡就來買,價高者得,因為品質奇高,且寓意深遠,於是很多達官貴人都追捧不已,私下裏向劉備走後門求購,劉備靠著這些東西賣了不少錢,賣來的錢被劉備用在了擴建軍隊的事情上。

時人對此事頗有看法,認為劉備不夠尊重先帝和皇室,不過後面太皇太後董氏下詔允許劉備這樣做,議論也就漸漸平息了。

後來劉備登基稱帝,因為覺得西園建築優越、占地廣闊,不利用起來實在是可惜,於是重啟西園,把西園打造為了皇宮內的中央大食堂。

任何在皇宮內辦公的官、吏都可以事先在戶部登記,領取飯票,來這裏吃飯,一日三餐,加一頓夜宵,免費。

臨時來皇宮中辦事的人也可以在第一食堂門口的登記處出示自己的官吏憑證和辦事憑證,然後領取臨時飯票,就可以免費吃一頓飯。

大家夥兒還聽說,不單單是官吏在這裏吃飯,除了後宮貴人們和皇太後等人有自己的小廚房,所以不在這裏吃飯,連宮中伺候的宮女、宦官都在這裏有個單獨的食堂,獨立於四大食堂之外,經常輪換著過來吃飯。

而且之後還有人說皇帝劉備也在這裏吃飯。

不過劉備一般是讓人帶了飯菜去他的書房單獨吃,不專門去食堂吃,因為擔心大家看到他之後拘謹、吃得不痛快。

該說不說,皇帝在這裏吃飯的事情,大家夥兒都是相信的,且不說這食堂是西園改建來的,逼格相當之高,單說這食堂裏的菜式是多麽的優厚,人們便覺得皇帝在這裏吃也是理所當然的。

中央大食堂裏的這四個分食堂也是有講究的。

早餐,它們都是一樣的內容,主要起到一個分流人群的效果,食堂提供粥飯,小菜,油煎雞蛋、各式炒飯等等,這些都是大家夥兒比較熟知的。

除此之外,早餐食堂還會提供大家過往沒吃過的【饅頭】和【包子】、【餃子】,據說也是軍隊裏起源的面食,先在軍隊裏面推廣,得到了軍隊的一致好評。

這幾種食物口感松軟,非常特殊,吃起來和大家夥兒熟知的面食口感不太一樣。

第二帝國時期,大家吃的面食統一都叫餅,根據吃法不同,也有不同的稱呼,蒸著吃的叫蒸餅,切成片下在湯水裏吃的叫湯餅,撒上芝麻烤出來的叫胡餅。

但是這饅頭、包子和餃子雖然是面食,但是不叫餅,名稱怎麽來的官吏們不知道,只知道食堂裏的大師傅都是這麽喊的。

饅頭沒有餡兒,就是一松軟的面團,配合著小菜一起吃,感覺還是不錯的。

包子和餃子則是內有餡料,有菜餡和肉餡兩種,餡料鮮美,做法也有蒸和油煎兩種,吃起來的話,口感非常不一樣。

蒸著吃的松軟,煎著吃的香脆,各有千秋。

很多人一開始沒見過這些食物,剛吃到的時候驚為天人,而且外頭吃不到,只有食堂裏才能吃到,喜歡的人便天天早起了來吃,或者幹脆睡在宮中,以求早上吃一頓美味且免費的早餐。

到了午飯,四個食堂就各有千秋了。

第一食堂做的是蒸煮菜式,第二食堂做的是燒烤類食物,第三食堂則是專司湯羹類食物,第四食堂則是專司炒菜類食物。

每個食堂都有二十多個窗口,四個食堂加起來有一百多個窗口,窗口處有不同的菜式擺放,想吃什麽類型的食物就去某一個食堂的窗口排隊打菜,要是都想吃,那就多走幾個食堂。

反正各大食堂都有充足的座位,隨時想吃,隨時坐下來吃,很是方便。

還有些官員很聰明,為了多吃到一些菜式,一夥人打起了團體作戰,三五好友各自奔赴不同的食堂打菜,將各自喜歡吃的東西選好,然後集合,坐在一起吃。

搞得就和參加宴會一樣熱鬧。

晚飯的時候也差不多,四個食堂也都是同樣的狀況,不過相較於中午的量大管飽,很多人發現晚上的菜式主打一個精致豐富,比中午還要豐富,但是在量的方面就不如中午那麽大。

食堂裏的大師傅中午打菜的時候慷慨的就和自家親戚一樣,什麽菜呼啦啦往碗碟裏乘,滿的都能溢出來,官吏們一個個吃得滿嘴流油,腮幫子鼓的和倉鼠有得一拼,對於胃袋的容量和咬肌的強度是很大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