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凜冬

二月初,年節的氣氛還未消散。昨夜剛下了大雪,灰沉的天色下,青瓦上蓋著厚厚的一層銀衣,襯得紅墻愈發刺眼。

整個皇城被大雪覆蓋,庭前梅花摧殘零落於地,滿階花塵。

殿內地龍燒得暖和,一女官取下熏好了的婚服,端給鏡前正梳妝的女子。

“公主,到時辰了,還請移步更衣。”

鏡中人輕輕頷首,垂眼掃過婚服,面色平靜。

“好。”

聽見她清泠泠的音色,女官放下婚服,不經意擡眼,正巧瞧見了鏡中女子的面容。

只這一眼,女官倏地怔住。

北涼公主來前,曾有傳言說此女貌若無鹽,甚至形容粗鄙,京城貴女紛紛心疼起即將成為她夫婿的九皇子。

可這分明是謠言。

鏡中人不像尋常北涼人那樣高大粗魯,只是眉眼深邃,鼻梁高挺。除發絲微卷能看出她的血脈外,其余竟都與漢人無甚差別。膚色勝雪,眉如遠黛,玉色的下頜線條清淺地沒入脖頸,又掩藏在層層衣衫下。

隨著動作,眼睫輕顫,鴉羽細密挺翹,如蝶欲振翅。

她擡起手,露出蔥白的指尖,輕點那紫檀木雕花書案,“勞煩你了。”

女官意識到自己的僭越,忙收回視線,退下。

阿枝看著嵌白玉銅鏡中的嬌靨,牽強地扯扯嘴角。

從北涼來大秦,她是身不由己的和親公主,想要什麽,不想要什麽,都由不得她。

去年春,北涼內亂,幾個部落的首領打得你死我活,為了牛羊和奴隸爭得不可開交。

大秦就在此時趁虛而入,仗打了一年,終於在年前,戰局有了結果。

北涼大敗。

為了求和,北涼王主動送上牛羊和財寶,附加一個公主,願與大秦修為兩姓之好,結得姻親,以止幹戈。

阿枝就這樣被送了來。

萬國來朝後,各國使臣歸國。大秦宮中卻出了變動。

她是外來人,被女官嬤嬤們看著在殿內不許走動,經常聽到鐵甲兵器碰撞的聲音,以及隱隱傳來的哀嚎。

雪下了幾日,她便在宮裏規規矩矩待了幾日。

直到雪停的那日,貴妃宣她去宮裏說話,最終帶來陛下的旨意,要她嫁給傷重的太子沖喜。

她這才知道,前幾日在萬國來朝的宮宴上與朝臣舉杯共飲的皇後已經歿了。而太子為給皇後求情惹怒了陛下,被陛下賜了鞭刑,幽禁宮中,任何人不得出入。

阿枝不甚聰慧,卻也知曉,經此一事,太子這位置只怕坐不穩了。如今被關在宮中,身受重傷,與廢人無異。

見阿枝沒有動作,身旁侍候的董嬤嬤輕嘆口氣,“公主,婚服已經送來了。”

她拉回了思緒,眼睫顫動著,目光落在火紅的喜服之上。

董嬤嬤明白她的擔憂,揮手遣散眾人,拉起阿枝的手。

“公主不必太過憂心,太子殿下豐神俊朗,博學多才,是為良配。再者,公主雖為側妃,但如今東宮並無姬妾,公主若能勸回太子,日後便是共患難的夫妻,太子宅心仁厚,定不會薄待了公主。”

董嬤嬤原是已逝皇後宮中的人,在北涼使臣進京時便分了來。不嫌她是外邦人,教她漢話,告訴她京中的風俗規矩。還告訴她宮中會遇到哪些人,應該做出哪些反應。

阿枝很感激她。

她會的漢話不太多,總不敢張口。

只是看著嬤嬤布滿皺紋卻依舊慈愛的眼神,還是硬著頭皮開口:“嬤嬤會陪著我嗎?”

她聽見了自己奇怪的聲調,羞得臉又一紅,閉緊了嘴巴。

董嬤嬤沒有回答,只是輕撫著阿枝的手,“公主是個好孩子,日後也要照顧好自己。”

“嬤嬤,”阿枝反握住她的手,語氣揚了些,“嬤嬤可知道,太子的傷,重不重?”

美人蹙眉,眸中盛著盈盈水霧,朱唇抿起。盤好的發髻因為動作,滿頭珠翠搖晃,好不可憐。

臨到要穿婚服,她才有了要成親的實感。

這幾日遲來的害怕與惶恐一瞬間湧上心頭,先不論太子人品如何,他能不能在這寒冬活下來都難講。

董嬤嬤知道她的擔憂,一時之間甚至也不知如何安慰這個年輕的公主。

太子若真……那依照大秦慣例,她會殉葬。

“公主好生照顧太子,便不會有後頭那些,”董嬤嬤低聲寬慰,“時辰到了,公主,奴伺候您更衣。”

阿枝得不到結果,悶悶點頭,收回視線,落在鏡中的自己上。

看著鏡中人,連笑也扯不出來了。

阿枝一人坐著,直到日頭西沉,看著暮色一點點染上蓋頭下她目之所見的方寸。

方才她被牽進屋內坐下,無人與她行禮,之前董嬤嬤教導許久的規矩禮儀都沒有施展的空間。

只聽到一些宮人重重地將她從北涼帶來的籠箱放在房屋的一角,便再沒了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