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科學派的橄欖枝(第2/2頁)

“那裏都曾經是墨西哥的土地。”黎曼圖爾說道,聲音低沉,仿佛說到了痛心之處,“沒有那個國土面積超過幾百萬平方公裏的大國子民,能夠有我們這種切膚之痛。”

陳劍秋沒有說話。

他沒來由地想起了香江。

黎曼圖爾怕是忘了,此時大洋彼岸還有一個政權,和這裏半斤八兩。

不對,好像還不如這裏。

“可是,幾十年過去了,你看看這條國境線北邊的土地上,那裏的鐵路縱橫千裏,這種各樣的新發明層出不窮,充滿了朝氣和希望。”

黎曼圖爾繼續說道。

“你再看看你現在身處的這座城市,還停留在落後的腐朽之中,哪怕和僅隔著一條格蘭德河的艾爾帕索,都相差甚遠。”

“所以,我們需要變革!需要走資本ZY道路!我們需要鐵路!需要引進資本!需要你們來我們這裏興建工廠!”黎曼圖爾看向了陳劍秋,眼睛裏閃爍著光芒。

“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才能富強起來!”

“任何一個稍有實力的美國資本家都能做到這一點。”陳劍秋不以為然地說道,“而且,不用你們說,我也打算在這裏投一些錢。”

黎曼圖爾搖了搖頭:

“不,不,不,陳先生,很多美國商人不明白這一點,而且,我們需要一些和我們共進退的人。”

“所以,這是你的主張還是迪亞斯先生的?”陳劍秋瞥了他一眼。

有變革想法的人很多,但如果得不到實力掌權者的支持,基本都是空中樓閣。

“我代表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你可以叫我們‘科學派’,而迪亞斯先生,和我們站在了一起,我現在是他的首席顧問。”

黎曼圖爾從口袋裏掏出了一封信,上面的落款和印章,正是迪亞斯。

“迪亞斯總統很快就會卷土重來,和我們一起。”他說道。

“每一個願意來墨西哥投資的商人,都將是總統和座上賓。我聽說,您是聖菲鐵路公司董事會的主席?”

陳劍秋沒說話,默認了這一點。

“我希望您能促成鐵路公司在墨西哥的投資,相信我,你的收益將遠超想象,包括但不限於補貼、土地還有礦產。”

不得不說,黎曼圖爾是一個合格的政客,他能把一件出發點很簡單的事情說得極富感染性。

不過陳劍秋很清楚這些允諾的含金量。

他靠著沙發背,單手托著下巴。

“黎曼圖爾先生,請你放心,我會考慮繼續在墨西哥投資的,我也會自始至終支持他。至於條件,我有空會和迪亞斯總統談談的。”

陳劍秋,他想要一個出海的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