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探監(第2/2頁)

“朕帶了點酒菜。”劉承祐舉杯,與雙手局促捧杯相應的郭榮,碰了一下,語氣輕松道:“許久沒與你對飲了,在這監房之中,倒是別有一番趣意。”

“臣拜謝陛下款待。”郭榮道。

將注意力,放到收起的那些紙張上,劉承祐拿起瀏覽起來,隨意地問道:“寫了些什麽?”

郭榮主動替劉承祐斟上酒,嘴裏回答著:“都是臣在澶州治政的一些見解與總結,或可供後任之人,聊作參考。另有一些為政之道的論述。”

“連繼任之事,都已經考慮到了啊!”劉承祐眼皮一擡,瞥著郭榮:“不過這為政之道,倒也頗合時局國情。”

“郭榮就是郭榮,這獄中度日,亦未荒廢!”

“陛下謬贊。”

“鎮寧軍,朕原打算廢其節度,然考慮其乃黃河重鎮,京畿門戶,不便輕廢。”又喝了兩口酒,有點氣氛,劉承祐臉上沒那麽冷淡了,方才說道:“不過,朕打算在接下來的兩三年內,將各方鎮支郡廢除,就從鎮寧軍開始。趁著這場風波,將濮州析出,由朝廷直接派遣知州、轉運使、鎮守使,分掌控軍州事!”

“這能知濮州者,郭卿可有人選?”劉承祐看著郭榮問道。

聞問,郭榮難免詫異:“陛下讓臣推薦?”

“你的眼光,朕相信。”劉承祐點了下頭:“此前你舉薦入禁軍的馬仁瑀與潘美,就是難得的人才。馬仁瑀孔武,已入朕的奉宸營,而潘美,朕觀其,更有統帥之才!”

迎著劉承祐的目光,郭榮垂下目光,拱手:“容臣想想。”

言罷,果真陷入的沉思。當然,郭榮不是在思考舉薦之人,而是在琢磨天子是否有其他用意。但是,當真想不出個所以然,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了,濮州事確定是過關了。

沒讓劉承祐等太久,郭榮說道:“呂胤,字余慶,幽州人,原兵部侍郎呂琦之子。年紀雖輕,明理知義,有治政典事之才,臣在澶州,辟其為節度幕佐。陛下如不以其年輕,知濮州,當屬其力所能及。”

“那就此人了!”劉承祐不假思索,袖擺一撩,便定下此事。

來見郭榮,當然不只是為了請他喝酒,劉承祐起身,離開前,擡指道:“一個張建雄,死不足惜!不過,其人終究是大漢州使,朝廷委命。鎮寧軍你待不了了,也不留你在東京,去徐州吧!”

撂下一句話,劉承祐背手而去。

郭榮則想了想,從後拜倒:“謝陛下!恭送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