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南北之爭(第2/2頁)

腦中閃過各種念頭,不得不說,劉承祐此時,當真有些心動了。

“再者,王尚書所言先南後北之略,最終目標仍舊是集中力量以對付北方強大之契丹,如今時局所變,情勢所在,順勢而伐遼,以消其患。何必一意舍進而求遠,棄北而就南?”

陶谷越說,神情越顯自信,顯然是有些針對王樸。而其有這番表現,有一點是很重要的原因,他嫉妒王樸了。

一個後進之人,就因為提出了一個所謂“先南後北”的策略,爾後三年之間,整個朝廷上下內外,都圍繞著運轉。原本陶谷也是支持的,只是,每每見到王樸在禦前,在殿上,指點江山,揮斥方遒的模樣,他就艷羨。

前番,天子欲增擴宰臣,群臣廷推,陶谷原本是打算爭一爭的,結果毫無懸念地落選了,三司薛居正,兵部魏仁浦就占了倆。自詡前輩,卻屢次被後進超越,而眼見“無寸功”而得天子寵信的王樸都快壓過自己了,這心態哪裏能平衡。

是故,借助此機會一抒自己戰略,如若功成,那麽功勞簿上必當有他陶谷之名,青史丹書之上同樣將落一筆。並且,他也非隨便進言,北方形勢如此,軍事良機,探手可及。而以陶谷對天子的了解,那股收服河山豪情壯志,早澎湃於心中,很有可能同意,而劉承祐的反應,也給了他以信心。

“陶舍人此言差矣!”王樸被陶谷一番言語擠兌駁斥,臉色已經有些難看,不過在禦前,盡量壓抑著情緒,沉聲道:“契丹非易與之敵,貿然與之開啟戰略決戰,實乃不智之舉。偽唐卑弱之國,主昏臣佞,江北邊境與我接壤兩千裏,處處可伐。”

“有淮南十數州之地,百萬之民,不去爭奪,擴大國土,提升國力,為何要冒險去啃北方的硬骨頭?如若戰不利,則數載前功盡棄不說,還將大大拖延陛下削平諸國,一統天下的步伐。且今方鎮仍舊密布於天下,一旦戰事不順,難防有不測之禍!”

“陛下!”王樸朝向劉承祐,大拜道:“切不可圖一時之快,而誤大局啊!”

“呵呵!”陶谷不由輕笑道:“聞契丹南侵,率先建議陛下停止南征決策的,可正是你王尚書啊!”

“契丹自亂,此一時,彼一時也!”王樸盯向陶谷,也不客氣了。

陶谷當即回道:“既知此一時,彼一時,又何必固執南征之見?”

“夠了!”聽二臣激辯,劉承祐終於拍了下禦案,力雖不大,卻使殿中爭論戛然而止。

思索了一會兒,劉承祐看向鄭仁誨:“鄭卿秉執樞密,熟悉軍機,有善斷之名,你以為如何?”

面對天子垂訓,鄭仁誨有些意外,畢竟一直以來他在樞密院,更像一個執行者,工具人,天子可稍有向他咨詢國家大略。

但此時聞問,看了看陶谷、王樸二臣,答來:“陶、王二公之言,皆有道理,各有可取之處。利弊考量已盡述,如何決斷,還請陛下定奪!”

這問了,跟沒問差不多。劉承祐收回目光,又看向還沒發表意見的魏仁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