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郭氏之慮(第2/2頁)

而從武德司的監察匯報來看,即便郭威遠離中樞三載,南征諸將帥,從慕容延釗以下,對郭威都十分敬重,雖然不排除有逢場作戲者,但這等聲望,還是足以引起劉承祐重視。

並且,這些還都是在郭氏父子,沒有刻意經營軍中關系,甚至有意韜晦的結果。

劉承祐反思過,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首先就有他這個皇帝的問題,至少表面來看,劉承祐對郭氏父子太寵信重用。

開國時那些地位顯赫的元臣宿將,如今朝中還剩幾人?基本只剩郭威一人了,一門兩公爵,父子承襲樞密院,侄婿、親戚、故舊遍布軍政之間。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劉承祐任用的那些“郭系”將臣,也確有其才幹。劉承祐不得不感到慶幸,他對禁軍的整頓夠早,對其掌控也在不斷加強。而其中的大部分青年戰將,後起之秀,都是在他的關照下成長起來,成為如今大漢禁軍的中堅力量。否則,郭威這“最後一個元臣”的身份,只怕也保不住了。

即便如此,思及郭氏在軍政之間的影響力,劉承祐也不得不施些手段,做些調整。於國,於君,於郭氏,都需有所改變。

但是,如何調整,卻是需要劉承祐好生思量了,可以析分其勢力,卻不能無謂打壓。就像操刀,做一場手術,是件細致活。

劉承祐若納郭家娘子,那麽郭氏在朝野的聲望將繼續上升一個台階,或許,也會成為盛極而衰的標志。

符、高、折三族外戚,在軍政內外,勢力不小,但實際上,對於朝廷的統治核心,影響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大。郭氏則不然,僅看那些叫得出名字的禁軍將領,就知道了。

事實上,對於劉承祐而言,要是這個時候,郭威死了,那麽很多問題,便可迎刃而解,顧慮可大消。

有那個威望將郭氏子、侄、婿及故舊整合起來的,只有郭威一人。郭榮有那個能力,但郭威若亡,他也沒那個施展的余地。

如此,郭氏或許仍是大漢朝的頂級家族貴戚,但影響當不會那麽可怖,因為很多人,給的是郭威面子。

要不要讓郭威死了呢?劉承祐神情間流露出一抹冷厲之色,但迅速隱去,稍露苦笑。

前者還想著娶人家的女兒,心裏卻在盼著嶽父卒逝,太不道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