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2/2頁)

如今,隨著進軍的詔書傳來,沉寂許久的應州漢軍,這架戰爭機器,也緩緩開動起來。城郭內外,整支大軍,自上而下,陷入一片忙碌,做著進軍的準備。

此次,針對雲州的攻勢,雖然是三路進兵,但主攻方向,進兵的重心,顯然在他這一路。無他,只因為應州離雲州最近,視野最開闊,道路最好走。

但同樣的,危險性也最高,是以,不似下面的漢將們,符彥卿並沒有那麽激動,始終保持著冷靜與謹慎。雖則北伐以來,在對遼戰事中漢軍取得了不俗的戰果,但輝煌之下,並不能掩蓋漢軍的嚴重損傷,遼軍的實力並不容小覷。

應州的對戰已然證明了這一點,在大兵野外作戰方面,遼軍不弱於漢軍。而經過幽燕協傳的戰報,也能看出,如果疏忽大意,遼軍就敢反咬一口,李重進雞鳴山之敗,就是明證。

因此,符彥卿並不敢有輕敵之心。當然,輕敵並不代表畏敵,謹慎也不妨礙符彥卿對於此次戰爭勝利的信心。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對於漢軍自身的實力,符彥卿是有個清晰的認識的。而遼軍那邊,雖然難以洞悉,但基本的情報判斷還是有的。

雖然經過補充,雲州地區的遼軍號稱仍有二十萬眾,但與南口大戰以前,遼軍的二十余萬軍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其中,能戰、堪戰者,有六成就不錯了,再加上一個冬季的煎熬,其實力再被削弱個兩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站在金城城樓上,撫摸著土城垣,上邊除了三四月前鏖戰的痕跡,更有種歷史的沉澱感。金城首建於李國昌,發展鞏固於李克用,而倒退半個世紀,李克用也算是符彥卿的養祖父了。站在金城上,符彥卿對於出塞以來收復的第一座城邑,心中總能生出少許漣漪,畢竟年老了,有的時候就忍不住追憶往昔……

“啟稟衛王,代國公遣使求見!”一名軍校向登樓懷古的符彥卿稟道。

“把人領來!”符彥卿吩咐著。

代國公原本是折從阮的爵位,其死後,追封王爵,代國公則由折德扆襲爵。這些年,地方的軍閥勢力早就在朝廷的整頓之下基本消亡了,但折德扆始終守在原府州地區。

作為大漢國公,天子嶽父,守著一個保寧軍使的職位,說實話有些跌份。劉承祐幾度想把折德扆調任一個高官,折娘子也寫信勸其父入朝,但此人顯得很固執,說寧願給天子戍邊。不管存著什麽想法,一直以來,劉承祐沒有動這位嶽父。

此番北伐,折德扆也在北伐軍中,率保寧軍及保德府兵,有九千多人。對於符彥卿做統帥,折德扆心裏是有些疙瘩的,同樣是國丈,你符家雖然顯赫,但想讓他俯首聽命,心裏也過不去,是以屢有怨言。

大概是體諒折德扆的心理,符彥卿也不讓他領軍到東面會師,而令其獨領一師,攻略朔州。此番,折德扆派人的目的,只有一個,催促發起進攻。

對此,符彥卿命使者答復折德扆,十八日北上,命其自取朔州,不過再三叮囑,不要急進。

乾祐十二年正月十八,按照此前統一的部署,漢軍正式發動春季攻勢,雲州方向,三路大軍號稱大軍五十萬眾。而應州這邊,十萬大軍,也浩浩蕩蕩地向北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