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2/2頁)

聽範質進言,劉承祐目光投向他,問道:“依範卿之言,何為急重之務,何事可做輕緩?”

稍加猶豫,範質說:“陛下,國以民為本,民以農為重,當先恤百姓,以安農事。另外,對於傷亡之將士民夫,可先撥款撫恤。至於其他有功賞賜,可適當延緩!”

範質話落,還不待劉承祐開口,柴榮就開口了:“適當延緩!是否拖延下去,又可適當減免,到最後,幹脆不賞了?”

柴榮這話說得,可是一點都不客氣,範質盯著他,心裏頓時來氣了,說道:“柴樞密因何曲解我意?老夫之意,恰如所言!”

柴榮卻道:“範相公待在東京,豈知北伐將士作戰之艱苦,他們為國浴血作戰,奮勇殺敵,百戰余生,得還京師,得歸鄉裏,本冀望朝廷的賞賜犒勞,你卻又故作拖延,是否考慮將士的心情?”

“國家如今無法一次拿出這般巨資,分先後執行,有何不可?能為國家效死作戰,就不能體諒朝廷的難處,給朝廷一些回旋的余地嗎?”範質怒聲道。

他這話一出,柴榮難得地不屑一笑,劉承祐眉頭也皺了一下。讓將士丘八們有此覺悟,怕不是想多了,劉承祐敢保證,如果在酬功上過於拖延打折扣,絕對怨言陡生,歷朝歷代都是如此,甚至可能生亂,畢竟前代的影響風氣還未徹底、完全被消除。

見二者“日常”爭論,劉承祐擡手止住他們,說道:“該酬功者不拖,該賞賜者不短,該撫恤者不缺!倘若國用不足,朕自內帑先行調用。總之,在此事上,不需有任何折扣!”

對於三司的難處,劉承祐還是體諒的。果然,皇帝此議一出,爭論立消,薛居正也稍微松了口氣。

事實上,劉承祐也在考慮,朝廷花了那麽多錢,帶動了那麽多買賣交易,其中所產稅收,應當不小才是。在商稅上,或許也該有進一步的舉措了。

走神的刹那,柴榮也起身,對軍隊的情況,進行匯報:“此次北伐,萬人以上大戰,共21場,以下124場。陣亡及失蹤者共計82931人,其中禁軍15879人,百將以上軍官436人;受傷者124859人,重傷13948人……”

相比於錢糧財用之消耗,柴榮所列出的傷亡數字,才更觸目驚心。北伐的戰果固然輝煌,但當真是由人命與血肉堆出來的。尤其是陣亡的將士,其中近半都是南口一戰造成的。而柴榮所列,只是作戰軍民的傷亡,還不包含那些遭受兵災的幽雲百姓,那也是以萬計的。

對此,劉承祐是以沉重的語氣強調道:“正是有這些仁人志士,不畏艱險,無懼傷亡,方有此次北伐的勝利。對於他們,朝廷怎能吝惜些錢糧絹帛,寒功臣之心?”

這話,似乎又在敲打範質了,讓這相公,擰著眉,垂下頭。

劉承祐則繼續沉聲道:“針對陣亡之將士及百姓,禮部當籌備一場公祭,朕當率宗室公卿、文武百官,以作告慰!”

“是!”身為禮部尚書的陶谷,沒有絲毫遲疑,起身應道。有點,振奮。

“此番,禁軍及邊軍,傷亡甚大,不少軍隊已編制不全,樞密院、兵部及殿前、侍衛兩司,當共擬一個整編章程,進行一次更全面的調整,梳理全國軍制!嗯,也為策勛酬功安排,做準備!”看著柴榮、魏仁溥、向訓、慕容延釗等人,劉承祐吩咐道。

“是!”

這,大抵才是劉承祐真正的目的,但凡大的變動,都難免觸動既有利益者。把酬功與整編結合在一起,是最能減少阻力的一種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