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2/2頁)

過了許久,喦脫主動道:“官家,水已溫,讓小的添些熱水吧!”

劉皇帝只輕輕地應了聲,雙腳擡起,注意力卻集中在手裏拿著的一份奏章上。見狀,喦脫則趕緊命人將熱水拎來,親自拿著水瓢往腳盆裏添,手很穩,動作小心翼翼,生怕濺出燙到了皇帝。

劉承祐手裏拿著的,是兵部關於平南有功將士的酬賞請示。也是感謝時處冬季,官民百姓的活動都比較少,南方局勢日趨安定平穩,雖然還沒有下令班師,這策勛賞功事宜也該提上日程,提前準備好。

在這上面,劉皇帝不會小氣,同樣,對於慕容延釗的辦事能力也很認可,只需點個頭讓他們去開展即可。各級將士以及文武的功勞,還需評判審核,劉皇帝真正考慮的,則是接著平南統一的契機,對大漢的功臣以及勛爵體系,進行一次整體的梳理。

這十多年,從劉皇帝這裏,可封出去了不少爵位、土地,這其中,既有軍功,也有治勞,還有不少對藩鎮節度的收買安撫所賜爵位。哪怕在後期,劉承祐已經有意識地控制爵位的賞賜與發放,到如今,劉承祐也覺得有些泛濫了。

到乾祐十五年為止,大漢朝中,僅公爵以上的爵位,已然超過百人,其中半數多都是劉承祐繼位之後封的,公爵以下,則更多了。這一泛濫,就顯得不值錢了。

當然,劉承祐所封,大部分都是因功敘賞。但從整體來看,爵封得太容易,也太重,哪怕如今的爵位比起隋唐時已屬虛封。

但即便如此,劉皇帝仍舊覺得,大漢的爵位體問題太多,需要整改。比如,很多人的爵位與功勞是不相匹配的,哪些人能降等世襲,還需進一步明確。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勛貴所擁土地,納不納稅的問題。這一點,是個尤其敏感的問題,哪怕劉皇帝,也不敢大意。

考慮很多,但有一點決心是下定了的,那就是對大漢的貴族勛爵,進行一次整體的評議,重新定爵封賞,使爵位體系真正鞏固、完善。

可以想見,只要劉皇帝表露此意,一場風波是必定免不了的。有的人不會太緊張,因為他們功勞紮實,有的人就會憂慮,因為底氣不足……

而一旦觸及切身利益,只怕也不會有人真淡定得起來。而這,或許是劉皇帝對大漢內部整頓的開始,已經過去的乾祐朝共十五年,取得了偌大的功績與成果,但同樣的,舊的弊病被革除了,亂世也將終結,但在這個過程中,新的問題也在產生,新的社會矛盾也在逐漸積蓄之中。

開啟治世,走向盛世,是劉皇帝接下來要走的路,一條並不比統一輕松,或許更加艱難的路。畢竟有那麽一句話,守業更比創業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