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東路進展(第2/2頁)

王仁贍領軍南下,人多勢雄,兵強馬壯,一路是望風披靡,大理布置戍守的軍隊,或降鮮有留下死戰抗擊者。

而密布於二府轄地的諸部族,反應則更加真實,都結寨據城,一點攻擊威脅都不表現出來,並且都遣使向大漢輸誠,表明中立的心意,絲毫沒有被入侵的覺悟,更別提為大理國抗敵死戰了。

而王仁贍,對此也樂見其成,收了各部族的禮物,並且表明朝廷態度與目的,將其境內部族與大理朝廷區別對待,以達到分化的目的。

因此,東路軍大部分時間,也是花費在進軍以及招撫途中部族上面。並且,根據進兵方略,王仁贍也顯得不急不徐,穩步推進,半數的精力也放在鞏固糧道,保證與後方的聯系上。

一直到會川境內,才遭到比較激烈的反抗。會川府的守將,糾集轄境內的軍隊部族,據府城而守。對此,王仁贍也毫不手軟,連勸降都省了,下令攻城。

東路軍中,雖然沒有那些大型的攻城器械,但終究是完備的,尤其是那些攻城防護軍械,在加上臨時組建的霹靂車,只花了一日的時間,守軍便崩潰,城池被破。漢軍以傷亡四百余人的代價,斬殺三千余眾。

奪取會川後,王仁贍就地休整了兩日後,方才繼續提兵南下,兵進弄棟府。弄棟府,乃是交通要衢,已處大理腹心,溝通內外,這裏也是大理抵禦準備最充分的地方。

劉皇帝下詔討伐大理,並沒有過多地隱瞞,而在漢軍發兵後,大理君臣也已經收到。面對這飛來的橫禍,滿朝嘩然,大理王段思聰的病情都被嚇得嚴重了許多。

大漢對西南的征伐動員,可以說只是動動手指頭,但在大理看來,卻是亡國危機,沒法不重視。自大漢平定川蜀後,膽戰心驚地過了這麽多年,又是獻方物,又是表通好,最終還是沒能躲過。

事實上,這些年,王全斌在西南的動作,大理君臣也不是不知道,也有所準備。因此,在經過幾日的忙亂與扯皮後,斷然決定,出兵抵禦。

在遣使向東京求饒的同時,軍事應對也進行著,最終由布燮段子標、段彥貞,統兵三萬東進,欲阻漢軍於弄棟府。這三萬軍中,大部分都是大理王室掌控的兵馬,再加上高、楊、董等大族貢獻的私兵。

這些年,大理國內這些氏族勢力不斷壯大,侵蝕王權,但在滅國危機,面對強大的漢軍時,還是沒有拖後腿,出兵的出兵,給糧的給糧。

並且,廣布詔文,號召國內部族,聚兵保衛大理,驅逐漢軍。只是結果,顯然比預期的差很多,除了少數應詔的,大部分東方部族,都是坐守,靜觀戰事發展。想要靠那些部族遲滯抵抗漢軍,但人家也不傻,尤其在西南官府多年的政治攻勢下,不少部族都是身在大理,心向大漢。

雖然效率不高,但在王仁贍不急進的情況下,二段領軍,終究趕到弄棟府,布置好防線。王仁贍領軍南下,雙方先戰於大姚堡,戰鬥很激烈,大理軍隊抵抗意志相比此前所遇也堅定許多,花費了三日的時間,漢軍克之。

其後,趁勝進兵府城,在弄棟府城,漢軍遭到了最堅決的抵抗。段子標收攏大姚堡的敗軍,與段彥貞合兵,再加上南部支援來的一些部族軍隊,同漢軍展開了殊死搏殺。

這一回,王仁贍也沒有任何留力,軍隊武器,能用的全都用上了,雖然給大理軍造成了重大傷亡,但城池的防守並未被擊破。

王全斌要出奇,但王仁贍也不是個善茬,可不想只做個牽制的偏師,他所想的,也是要打到羊苴咩城去。哪怕王全斌是主帥,他也不願真的做個配角。

只是,隨著官兵死傷漸多,發現強攻難下之後,王仁贍也果斷改變了戰法,采取困城,不再猛打猛拼。雙方於弄棟府城相持,戰鬥也就停息了下來。

大理軍隊死守,王仁贍則繼續打著王全斌的旗號,鞏固戰果,招撫部族,積攢力量,伺機發起新一輪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