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2/2頁)

劉旸呢,也不是不清楚這種情況,只是心中關切,有所焦慮罷了。略作沉吟,嘆道:“也不知進展如何,王仁贍是否拿下了弄棟,挺進敵都!”

雖然在戰術方略上,朝廷給前線將帥極大的自主權,但如何行動,王全斌還是上奏朝廷,有所交代的。後續的戰況,也都通過軍驛,規律地通稟。

聞之,趙匡胤說道:“地形受限甚大,大理軍隊若死守,縱然我軍兵精器利,想要破之,也需要費一定的功夫。不過,東路軍準備充分,王仁贍也是善將兵者,只要保證軍需供給,後路無虞,在充足的人物力下,正面攻防,大理軍隊應當是抵擋不住的!”

趙匡胤這話,有安慰的意思。不過,對於數千裏之外的西南戰場,朝廷這邊的掌控力自然不強,難免憂心。

在對大理的征伐事務上,趙匡胤卻是與一些文臣站邊,他是持反對意見的。不過,這段時間,他還是盡力地協助劉旸,關注分析西南戰事,兵部該處理的事務,都交給副手慕蓉承泰了。他這個兵部尚書,如今更像太子的參謀……

“比起弄棟方向的進展,臣還是更擔心西路軍王全斌的安危!”趙匡胤嚴肅地道。

“是啊!”劉旸接話道:“畢竟這麽長時間了,毫無消息傳來,兩萬五千多軍士,若是……”

“王全斌還是太行險了!”趙匡胤道。

對此,劉旸不禁提出疑問:“榮公,孤記得,當年王師平蜀,北路大軍,也是分遣偏師,走山徑繞過蜀軍寨防,直襲其後,兩面夾擊,方得大破。如今王老將軍同樣采取此類戰法,你似乎不看好?”

“殿下,兩者策略相類,但形勢迥異啊!”趙匡胤搖了搖頭:“王全斌所走,路更漫長,途更險惡,進軍損失必然巨大,且若是迷失於其中,大軍則盡毀了。並且,即便其順利穿越險阻,突入大理國內,能否順利抵達羊苴咩城,同樣難料結果。王全斌欲一舉破城滅國,膽略可嘉,就是未留後路,太冒險了……”

“依榮公之見,西路軍豈不是很危險?”劉旸凝眉。

趙匡胤沉默了一下,再度以一種寬慰的語氣道:“這個險路已經踏上了,已經無回頭的可能,如今,我們只能祝願王全斌與西路軍將士,能夠成功了!”

趙匡胤的話,讓劉旸眉頭皺得更緊了。見狀,又松口道:“不過,倘若能夠功成,出其不意,所能取得的效果也必然是顯著的。哪怕只是進入大理西北部,無法直接突襲敵都,也可形成兩路夾擊之勢,東西兩路軍配合,戰爭的優勢仍舊掌握在我軍手中!”

大概是趙匡胤前邊的話對劉旸影響太深,這開導之言,並不能解他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