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2/2頁)

第一站勝州,大約三百裏的路程,大隊行軍,哪怕車馬甚多,但礙於惡劣的交通條件,也花了整整十二日的時間。

等抵達河套北端的豐州時,已然進入十月上旬的了。冬季的塞北,寒風肆掠,這該是劉皇帝這輩子駕臨最北的地方了,雖然只是初冬,但那肅殺的天氣,還是讓劉皇帝體會到了這北方氣候的惡劣。

可以坦白地說,劉皇帝有點受不了這天氣,除非必要,大部分時間都躲在鑾駕內,然而,即便沒有吹多少風,嘴皮子也皸裂開了。

嘴唇是別樣的紅,深沉的紅,擦了些藥膏,更顯得潤,不過,這“紅潤”背後的難受,只有劉皇帝自己體會了。轉道巡視西北,並不是他一開始的計劃,而是在入山陽後,放才起的心思,這種臨時起意,苦的可不只是劉皇帝一人。

隨行文武以及護駕的將士,無不添衣加襖,在這方面,行營準備還是很充足的,在山陽時,還臨時采購了一批羊毛、皮貨。

不過,即便如此,艱難的旅程,惡劣的天氣,都使得行營中,生出些怨言。軍隊尚好,紀律嚴密,管控嚴格,有怨言也只敢憋在心裏。

但是,那些過慣了中原安逸生活,在這條件簡陋的苦寒之地,可就完全是受罪了。其中有隨行的貴族、官吏,抱怨艱苦,刻意拖延,耽擱行程。

看到這樣的情形,聽到這樣的聲音,劉皇帝的脾氣自然也來了,直接命令張德鈞把那些滿嘴怨言,影響行營氣氛的人全給抓了起來。

其中有少許的官吏,更多的還是貴族子弟,對此劉皇帝的脾氣直接化作戾氣,下令把那些人集中起來,用繩索捆著,讓他們徒步趕路。

既然有怨言,那就不妨再大點,吃不了苦,那就讓你吃足!在這種環境中,在這種氣氛中,劉皇帝性情中的少許暴虐也是體現出來了。

透析其心理,最直觀的寫照就是,朕都還沒叫苦叫累,你們這些做臣子的,倒開始抱怨起來了,到底是在抱怨天氣,抱怨道路,還是抱怨朕這個皇帝?

原本,劉皇帝還想做得更狠一些,讓那些人到黃河裏去遊一圈,還是在太子劉旸的勸阻下,收了此心思。

同時,此次犯在劉皇帝手裏,還有九皇子劉曙,這小子從小就表現出貪圖享樂的性子,也沒怎麽吃過苦,又多受其母符惠妃的寵愛,哪裏經受得住這種陣仗。

拖沓著不願趕路,哭叫著要回洛陽,劉皇帝一生氣,便讓他哭得越歡了。雖然沒有繩縛徒步,但賞了十鞭子,侍衛踟躇,不敢動手,還是劉皇帝親自抽了十鞭子,打得劉曙嗷嗷直叫,連連討饒。

事實上,劉皇帝還是留了力的,否則,結結實實十鞭子下去,劉曙那十四歲的身板,想要扛住,也是十分困難的。

而經過這場風波之後,整個行營,再無人敢有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