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漢騎出絕域(第2/2頁)

主動出擊、深入草原作戰的計劃得到朝廷批準後,早已準備妥當的楊業,沒有絲毫耽擱,率眾出擊。

由於遠征兇險,楊業這一回,也只帶了萬騎,將駝馬牲畜集中使用。他們這一路,同樣需要跨躍大漠,雖然沒有河西軍那麽兇險,但同樣很艱苦。

北出之後,他們面對的,達旦部。早在楊業第一次北出之際,其中一部達旦人就見機北遁,因為走得快,所以沒有太大損失。

但是,他們怎麽都沒想到,漢軍如此不依不饒,膽敢越境深追,同樣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不過,這一回,楊業只消滅了其中一部,斬獲不多,也只基本補充了一部分飲水、食物,維持著大軍消耗。

當王彥升翻越燕然山東來之時,楊業領軍,正與達旦九部聯軍交鋒,而耶律隆先的注意力也放在南邊,正琢磨著如何擊退楊業軍。

因此,當耶覩刮部被滅,阻蔔部重創,西、南兩面都面臨漢軍兵鋒之時,本該高枕無憂的遼西北路,迎來了最大的危機,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危險。

說起來,自契丹一統漠北後,西北地區是很多年沒有遇到戰爭了,即便有,也只是一些小動亂,更多的,則是出兵出馬,作為仆從跟隨契丹作戰。

但這一次,情況有別於以往任何一次,漢軍鐵騎打到他們家門口了,磨刀霍霍向他們,而西北諸部族,就像成百上千年前遊牧生存於這片土地草場的部族一樣,面臨著來自中原帝國的強勢打擊。扛不住,就會像過去那些形形色色的部族一般,陷入沉淪乃至消亡。

面臨著險惡的局勢,耶律隆先卻沒有多少辦法,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此前抽調往東部戰場的一萬騎兵,極大地削弱了西北的實力。

再加上當地部族雖多,但人心不齊,兵災降臨,更是各懷心思,想要形成合力,就更難了。也就是,在漢軍的威脅下,剩下的部族不得不匯聚在遼軍旗下,共抗漢軍。

所幸,耶律隆先在上任之前,耶律賢從左皮室軍中派了三千卒隨他西來,原本是為了保護耶律隆先並震懾西北部族,沒曾想卻成為了抗擊漢軍的骨幹力量。

在部屬建議下,耶律隆先收縮兵力,收容那些被打散的部眾,並勉強聚集起一支不足三萬人的軍隊,這已然窮盡西北潛力了。

然而,塞北部族雖然驍悍,是個男丁上馬就是戰士,但各族並不統一,臨時集中起來,能夠發揮多少實力,就是件值得商榷的事情。

遼軍采取收縮防禦的辦法,也給了漢軍更多調整準備的機會,河西、榆林兩軍,更得以在塞外絕域會師。這也是劉昉、劉旻兩兄弟的會師,六皇子、魏王劉旻,同樣不顧楊業的勸阻,堅持從征戰,一路上以其堅強的作風,嫻熟的騎射,也贏得了不少將士的認可,在與達旦諸部的作戰中,更親自射殺了三名敵卒。

到五月中旬,漢軍合軍之後,挺進遼鎮州,在這漠北,城戰基本是不存在的,西北諸部也不擅長此道,面對入侵的漢軍,只有野戰一途。

於是,遼平王耶律隆先,也率領部族聯軍出擊,雙方相遇於燕然山以東、烏孤山以西的土兀剌河畔。

遼軍不足三萬,漢軍僅一萬六千余人,然而,不論從軍容、裝備、精神、氣勢,漢軍都占據著優勢。

這是一場大規模正面騎兵會戰,而在其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乃是趙公劉昉。他領千騎繞行三百余裏,兩渡土兀剌河,突然出現遼軍的後方,於遼軍意料之外,發動致命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