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趙盧之間的齟齬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說的就是岱嶽鎮。雖然是新建市鎮,但建制十分完善,負責管理的職吏差役完全配備,各種基礎設施也十分齊全,就連地下排水系統,都專門花費心思建造。

雖然這是個面子工程,但是各項屬性拉滿,可以說,有這樣的基礎,哪怕沒有封禪這回事,以岱嶽鎮為中心,今後兗州北部的汶河平原都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

小鎮南部,正對汶水的鎮口,貫穿全鎮的長街側,有一座稍顯逼仄的小樓。這本是為鎮中巡卒的駐地,不過眼下,成為了武德使王寅武的臨時宿處。

身為武德使,作為大漢天字第一號的情報頭子,劉皇帝封禪泰山,王寅武自然也在隨駕之列,帶著武德司“精兵強將”們,殷勤侍奉。

當然,安全方面有宿衛負責,王寅武起到的只是輔助作用,配合著對行營的監管,而他主要的工作,還是搜羅各類消息故事,以備劉皇帝時時咨詢。

將宿處選在鎮口,也是方便下屬的探事、探吏們往來匯報,使得動靜小些,以免驚擾了鎮中的權貴們。這能體現的,顯然只是個態度。

斜陽西垂,搖搖欲墜,昏黃的光線只能照到一半樓身,樓內,王寅武則身處陰影之中,埋頭整理著的各處的消息。

他收到了劉皇帝的秘密指令,調查兗州在籌備封禪的過程中,有沒有出現什麽弊病,有沒有貪墨瀆職,是否役民過度引發民怨之類的。

此事其實挺讓王寅武為難的,因為他不知道劉皇帝究竟是想聽到有問題,還是沒有問題,這一點很重要,能讓他把握調查的尺度與分寸。

就任武德使也快滿一年了,覲見劉皇帝也不是一次兩次了,然而於王寅武而言,劉皇帝始終如雲山霧繞,高深莫測,難以揣度。

這大概也是王寅武同李崇矩的不同了,若是李崇矩,則不會有那麽多、那麽復雜的心思,據實而報則可。

王寅武則不然,從底層一路爬上來的他,更加珍惜這種破格的提拔,身上鷹犬的屬性要更重一些,也更加不擇手段,一切以劉皇帝的意志為主。而不能明白劉皇帝心意,不能讓劉皇帝滿意,實在讓他忐忑,幾乎抓狂。

眉頭的凝沉仿佛詮釋著他糾結的內心,一名下屬走至門前,稟道:“使君,兩浙布政使盧使君過門請見!”

聞言,王寅武略感訝異,很快愁容一展,露出笑意,伸手道:“快請!”

說著便起身,是要親自去迎接,方至門前,便先聞其聲:“王兄,一別逾年,可曾安好?”

擡眼望,只見一名氣度傲然、紫袍玉冠的中年男子正笑吟吟地看著自己,來人正是兩浙布政使盧多遜。

王寅武也拱手笑應道:“盧公蒞臨,未及遠迎,怠慢之處,還望海涵。”

“不敢當!”盧多遜道:“方拜見過太子殿下,稍微得閑暇,念及王兄在此,特來拜望一番!兄如今權掌武德司,職責重大,在下還是京外一遊人,實不敢托大!”

“盧公可是謙虛了!一道主官,位高權重,天下能有幾人,還是東南兩浙這等繁華之地,多少人羨而不得!”

“哈哈!”盧多遜不由失笑,看起來心情很不錯。

盧多遜與王寅武之間,自不必多說,那是老交情了,最早能追溯到出使西域,歷經艱苦而還。

後來,二者又同在西北道州任職,十幾年下來,關系也日漸親厚。在以盧多遜為核心的那個西北軍政小團體中,王寅武也算是一個關鍵人物,哪怕礙於職事的特殊性,但秘密往來頻繁。

相引入座,王寅武問道:“我近來還在納悶,那麽多道州大吏相聚泰山,怎能沒有盧公的消息,看來公是來晚了!”

侍從奉茶退下,留給二者敘談的空間。盧多遜嘴角帶著幾分哂笑,說:“有人不願意我上京,在下只能不請自來了!”

話裏明顯帶著怨氣,當然,盧多遜此來,還是打了申請,得到了太子首肯的。

見其一臉憤懣狀,王寅武微感訝異,道:“盧公口中的‘某人’,莫不是趙相公?”

“王兄何必明知故問?”盧多遜道。

聞言,王寅武微微皺眉,斟酌了下,疑惑道:“盧公,恕在下不解,你與趙相公之間,過去少有往來,何來的成見,他又為何會如此針對於你?”

盧多遜臉上傲氣愈盛,道:“也許是在下資望淺薄,能才不著,不似朝中重臣如李昉、王溥者。”

感受到盧多遜言語中的怨艾之意,王寅武沒做表態,只是笑笑,給他倒了杯熱茶,幫他順順氣。

事實上,盧多遜這一年多,心情確實有所郁悶,大概就是從調任兩浙開始。兩浙與河西相比,一個東南富庶,一個西北窮僻,在旁人眼中,從河西至兩浙江,哪怕是平調,也是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