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難得積極(第2/2頁)

劉皇帝說這話時,一邊同喦脫一道侍立著的張德鈞不由面露尷尬,牡丹坊的情況,他當然也清楚,雖然聽得出來劉皇帝只是一時的氣話,但也難免多心,覺得這是對自己的敲打。

“王伷與徐熙怕是要急著回高麗了,禮部派人,你盯著些,一定要安排能才幹吏!”流皇迅速轉變話題,叮囑道:“另外,傳令東海水師,讓林仁肇親自帶人,護送他們渡海回國!”

“是!”劉旸肅容答應道。

這麽多年過去,大漢的軍隊也再度進行了一次更替,打天下的老帥勛貴們陸續退居幕後或二線,過去的中堅將領以及大量二代勛貴、後起之秀則陸續崛起。

如今在大漢內外軍隊中聞名的,不再是慕容、柴、高、趙、向、王等勛貴,取而代之的,是楊業、郭進、馬仁瑀、田重進、田仁朗、董遵誨、劉光義等將帥。

這一批人,除了楊業之外,也只是資歷上稍微弱一籌,但論功績,論作戰經驗,論統軍能力,毫無疑問都是大漢軍隊的中堅。

水師當然不如陸軍將星璀璨,並且,更替的速度要緩慢地多,到如今,主持著大漢實力最雄厚的東海水師軍務的,依舊是老將郭廷渭。

當然,有些後進之人,也逐步擡頭揚名,林仁肇就是其中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論資歷、年紀,林仁肇都不年輕了,並且還是南唐降將,但此人才幹還是有的,水戰陸戰皆通,在北伐戰爭中,也隨東海水師作戰,立下了汗馬功勞。

如今管理著登萊水師,負責大漢北洋海域的安全,屬於水師中有數的高級將領。當然,也正因如此,朝廷內部也免不得一些閑言碎語,因為大漢的水師中,充斥著大量的南方將領,不管是郭廷渭還是林仁肇,可都是南唐降將。

對此,劉皇帝的態度也很明確,北人乘馬,南人走船,水軍這種技術兵種,不用南方將士,還能讓北方的旱鴨子嗎?

當年讓向訓統領靖江軍時,就是強人所難了,更何況,如今天下一統,南北混同,再刻意地去區分南北,簡直是自我矛盾,自加沖突,因此,對於那些異聲,劉皇帝並不聽從,反而對南方的水軍將領大加任用,畢竟人家是專業的。

至於忠誠的問題,以當下大漢的形勢,以朝廷的權威,哪裏會怕其背反?更何況,水師比馬步軍,是更加依賴朝廷支持的軍隊,也更容易為朝廷所掌控。

“今晨五弟找到我,希望能代表朝廷,陪同王伷前往高麗!”劉旸向劉皇帝請示。

聞言,劉皇帝頓時面露詫異,意外地說道:“他怎麽喜歡在他安樂窩裏逍遙嗎?怎麽也舍得遠行了?”

劉旸道:“五弟說,這麽多年,也沒有為朝廷辦差,為爹分憂,心中有愧,再加與那王伷有些交情,因而動了心思……”

“我看他也是靜極思動了!”劉皇帝嘴角還是帶著點笑意:“不過,這也算好事,難得他能主動想到,為朝廷辦點差事,同意他所請,就讓他作為正使去高麗吧!大漢皇子代表朝廷前往吊唁,朝廷是給足高麗面子了吧!”

“自然是!”劉旸道,反應很平靜,他也只是提劉昀說項一番,劉皇帝同意自然好,若是不同意,也盡心意了。

但顯然,劉皇帝不會不同意,對於大漢的皇子們,劉皇帝還是樂於他們出去歷練了,這一點,劉旸也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