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北伐!我們來了!(第2/3頁)

而李中山把自己在南都拉扯出來的軍隊稱為“淮軍”,也是在挑明了告訴所有人,兩淮就是他的下一個目標!

這就是在打明牌,搞陽謀!

其實嶽樂、傑書東西對進壓向南都也是明牌是陽謀……懂軍事的都知道,他們根本不可能去強攻一座擁有兩萬精兵和十幾萬守家的民兵堅守的堅固城池。

而且面對超喜歡屠城的清軍,南京的守軍也必然會死戰到底。

雖然那些民兵只有長槍、短板斧、弩、布面鐵甲和盾牌這樣“簡陋”的裝備,沒有多少火器,但應天團練和耿精忠的東王軍火器可不少,從鳥槍到大炮,該有的都有!

面對這樣的堅城,嶽樂、傑書就算照著康熙的指示,強征到一百萬民團,全都驅趕上陣,也只是送人頭而已。

所以包圍南京,就是唯一可行的選項!

而鑒於守軍的數量和反清到底的決心,嶽樂、傑書所能采取的包圍手段,也只有結硬寨、打呆仗。在南京城的外圍一個一個的修建堡壘和硬寨,直到將南京的東、南、西三面團團包圍……而北面臨江一段,則可以依靠施瑯訓練的水軍和江西大營的水軍來封鎖。

而要打破這種步步為營的包圍戰術,跳到外線去打圍魏救趙,也是唯一的方法。

所以當棲霞山大營中的嶽樂從大明“候補秦檜”李光地那裏聽說李中堂要領著淮軍北伐中原之後,並沒有顯得太吃驚。

“王爺,您千萬可別小瞧了這個王忠孝……他可會來事兒了,江寧府城內的反賊一多半都是他搞出來的!”一身道士打扮的李光地,這時候正坐在棲霞禪寺當中嶽樂的中軍大堂內向嶽樂打報告呢!

他和陳夢雷雖然看上去很像秦檜,但無奈現在的南京城裏真的沒有趙構,而且也沒有嶽飛……只有耿東王、李中堂、盧中堂、陳中堂這樣的人物。

別說候補秦檜了,就是真秦檜穿越過來,也得跟著一起喊北伐中原啊!

你來個南人歸南、北人歸北試試?試試就逝世了!

所以李光地和陳夢雷這倆“定王心腹”兼“候補秦檜”,現在都表現得非常積極,都在維新學堂兼課,天天和人講“北伐”,什麽朱元璋是怎麽北伐的,劉裕是怎麽北伐的,諸葛孔明是怎麽北伐的,南宋的北伐又為什麽伐來伐去都不行。而如今北伐中原的有利條件又在哪裏?

總之,他倆現在都已經是北伐專家了!

甚至,這兩個候補秦檜的心態都發生轉變了。

那個陳夢雷覺得北伐好像……成功概率蠻大的!再加上他又是義門陳,和陳永華陳中堂是同宗,又是福建鄉黨,所以最近和陳永華走得很近,還勸李光地不要當秦檜,還是一起來和陳中堂結黨營私吧!

而李光地雖然心動,但他還是覺得南京城內的“小明”希望不大……還是吳三桂成功的可能更大,他就想找門路去投靠吳三桂。

為了投吳三桂,他就得好好表現!這才有機會轉到康熙身邊去當秦檜……這可是康熙自己讓他當秦檜的!

下定了投吳的決心,李光地又接著對嶽樂道:“王爺,南京城內的糧草還是挺多的,一年半載不成問題。但北京城內有多少糧食?如果王忠孝的北伐軍切斷了漕運,北京城能堅持下去嗎?

如果王忠孝和吳世璠在河南會師,一起北伐……北京能守住嗎?”

納蘭明珠也在棲霞禪寺裏,聽見自己這個好學生有可能和吳世璠聯手,就覺得有點奇怪:“他不是參與逼殺了吳世璠的大哥吳世霖嗎?吳世璠還能和他聯手?”

李光地道:“明漕帥有所不知,學生在南京城中聽不少人說過,吳世璠就是王忠孝冒了極大的風險從北京石虎胡同的公主府裏撈出來的。後來吳世璠又跟著王忠孝在廣東呆了很久,還在王忠孝的安排下去講武堂和維新堂讀書,和王忠孝情同手足……所以王忠孝支持吳世璠和支持朱三太子,將來都少不了一個王爵!”

這也太會混了吧?

明珠心說:我自以為在做官一途上已經非常高明了,可跟這個王大頭一比,壓根不行啊!

“端範,”嶽樂這時候對明珠說,“現在淮安那邊堆積了不少漕米……你是漕督,就親自押運他們去北京吧!”

“好!”明珠重重點頭,“王爺,您盡管放心,下官保證把淮安的米糧全都運去北京給攝政王!”

嶽樂滿意地點點頭,又對同樣身在江東大營的江蘇巡撫瑪祜道:“瑪撫台,你馬上回一趟蘇州,將蘇州織造裏面庫存的絲綢布匹全部押運去淮安,也交給端範……對了,路過揚州的時候記得把揚州織造的庫存也帶上,再盡可能多帶一點淮鹽。”

“嗻!”瑪祜也連忙起身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