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吳不死,吳要為崇禎報仇!(第2/3頁)

“吳家的太子、太孫給她和我都分別寫了信。”李中山說,“吳三桂似乎是病重了……而且吳周內部很有可能會爆發奪嫡之爭。”

盧三好是吳三桂的西選官出身,還是劉玄初的學生,對吳周的內部的情況是比較了解的,他也點點頭道:“這個大差不差……吳三桂都六十多歲,這幾年又操勞得很,病重也是正常的。而且遣走吳世琮也對,一方面吳世琮有獨當一面的帥才,一方面他的心思也比他爹要深沉。”說到這裏,他又話鋒一轉,“不過……咱們防人之心還是要有的!”

“三好,你覺得吳三桂又在裝病?”李中山思索著說,“他這是要……”

“武昌、廣東!”盧三好道,“不拿下武昌、漢陽,吳三桂的荊襄防線就不完整,等於開了個口子,一旦南王殿下和忠王殿下聯手打下江西,咱們的大軍隨時就能殺進湖廣腹地。而湖廣又是吳周的糧倉之所在,失去湖廣,吳周連吃飯都會成問題的。

廣東則可以解決吳周的財政困難和火器、火藥不足的難題……現在孫吉慶很可能已經在廣西舉兵了,而咱們又沒打通往廣東的陸上通道。對吳三桂而言,機會難得啊!”

周昌接過盧三好的話往下說:“大將軍,屬下覺得,如果吳三桂真個使詐要憋著壞偷襲咱,對咱們來說一樣是個難得的機會!”

“咱們的機會?”李中山想了想,“培公,你的意思是咱們可以乘機引蛇出洞?”

“對!”周昌道,“這些日子讓參軍司最頭大的就是傑書和耿精忠龜縮……他們龜縮,咱們就得到處攻城,其中江西的九江有天險可守,而浙江的杭州、嚴州和衢州都不好打。”

朱舜水一聽周昌提前浙江難打,馬上接過這個茬往下說:“對,對……浙江多山多水,並不好打,北王打來打去,只打下湖州、嘉興,不好好休整一下,真啃不動杭州了!”

周昌笑道:“所以說,如果傑書、耿精忠為了配合吳三桂,主動出擊,咱們的機會不就來了?”

“有道理!”李中山笑了起來,“那咱們就給他來個將計就計!”他琢磨了一下,“忠王府那邊,是不是要提醒一下?”

“就不必了吧,”周昌說,“忠王好不容易答應出兵配合南王一起攻打南昌,如果咱們提醒他小心吳三桂,他沒準又縮回去了。這樣南王要打下南昌就困難了……而且武昌要是不告急一下,傑書、耿精忠也不會傾巢而出啊!”

姚啟聖又說:“大將軍,您可千萬別小看忠王經營城池的能耐,武昌、漢陽、漢口三鎮早就是金湯城池了!而且漢水、長江沿岸還有大量的烽火台。吳三桂的人就算偷襲,也不可能一下就把武昌城給偷了!”

李中山當然知道武昌城內還有個李自成……古有關雲長大意失荊州,現在總不會再有一個李大爺大意失武昌吧?

想到這裏,李中山點點頭,然後目光在都堂之中掃了一圈:“諸位,今日所議之事,誰都不要往外去說……大將軍府自會暗中準備好一切。

但是在明面上,咱們還是當吳三桂快要死了!”

……

長安,皇城。

吳三桂……現在就處於要死不死的狀態!

反正除了吳應熊、吳應麒、吳國貴、吳世璠、吳世琮這五個吳三桂最核心團隊成員外,別人都不知道吳三桂到底是馬上要死,還是等會兒再死?

因為搞不清狀況,所以吳周的朝臣們每天上朝的時候都提心吊膽的,生怕來個什麽玄武門之變!

不過怕歸怕,朝還是要上,官總是要當的。

因為現在吳周家國江山好像蠻穩的。

大清那邊因為一場兄弟內訌,現在正式把自己定位為“大遼第二”了,康熙最近都宣布搞兩京巡幸制,設立頭下軍州了……再下去就該搞南北樞密院了!

而大明那邊,現在還沒統一東南……而且他們內部也挺分裂的,一群藩王、將軍、中堂、領議政成天勾心鬥角!他們的皇帝朱慈炯也不幹正事,就知道研究吃喝玩樂,最好玩的是研究完了還寫心得體會,登在《國士評》上!

有這樣的皇帝,大明估計也就躺平在三分天下上面了。

既然如此,大周的官……也就開始香起來了。

這幾個月,不斷有大周境內的士大夫拿著大清的舉人功名來換大周的文憑,然後到大周的吏部求官。

雖然還沒有什麽特別大的儒,但二等名儒也來了幾個,其中就有達州唐甄,遂寧呂潛,新都費密,都是四川的大儒!

有了這些儒生的加盟,大周文官隊伍也開始膨脹,地方治理也漸漸上了正軌。

看起來……哪怕吳三桂沒了,吳應熊、吳應麒之間死一個,大周也還能混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