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康熙此子,斷不能留!(第3/3頁)

所以朝鮮兵過去是不能打,而是吃不飽穿不暖,不值當為那點錢送命。如果楊起隆給手下的朝鮮兵發給一二十石米一年的軍餉,這些朝鮮兵會不會拼命可就不好說了。

另外,朝鮮人口並不少,起碼八九百萬!那麽多人,組織個十萬大軍去入侵日本,一雪萬歷年間被豐臣秀吉幾乎亡國之恨,也無不可啊!”

這個朝鮮國的窮,也是冠絕東亞了!

不僅朝鮮的百姓窮,連朝鮮的國王和百官都窮得不像話。

朝鮮國王的王宮在倭寇入侵的時候給燒了,正宮景福宮根本沒錢重修,歷史上一直拖到那個明成王妃的公爹興宣大院君掌權時,才算攢夠了修復的錢……修好沒幾年日本鬼子又來了,然後朝鮮都沒了!

因為沒錢修正宮,所以朝鮮國王這二百大幾十年(差幾年就三百年了)先是“借房子住”,住在月山大君的私宅裏,後來又好不容易攢了點錢原來的離宮昌德宮馬馬虎虎修復了,修好沒多又燒了,然後繼續攢錢……攢了快三十年,才有錢重修,但是錢還是不大夠,為了能省一點錢,又拆了另一座名叫仁慶宮的小王宮中的許多建築,用那拆出來的材料來修昌德宮。

這個老百姓買個房要攢三十年的錢是挺多的,當國王的攢三十年的錢去修房子的,朝鮮大概是獨一份。而且,這個朝鮮國王只是明朝的郡王,他的房子只相當於明朝的郡王府。只要照著紫禁城修一個,那不知道得攢多少年了?

國王都窮,百官的俸祿當然更低,一品大員才八十七石各種糧食和十九匹布……大清和大周那裏,最小的從九品官的俸祿也有三十多兩銀子加三十幾石米。而大明這邊的官俸則比大清、大周要高一倍還多,從九品的年俸是八十兩銀加四十石米!

而且大明、大清、大周的官多少都有的額外的油水……而朝鮮的官員因為朝鮮國內的工商業很不發達,撈錢的機會也很少,不說兩袖清風吧,那也是沒什麽去錢的。

當官的都沒錢,當兵就更窮了,恐怕飯都吃不飽,兼職的機會可能都不多。

這種窮官餓兵,能有啥戰鬥力?打不過日本武士很正常。

但是楊起隆有錢啊!

他真要想發動朝鮮侵日戰爭,拿點出來,給朝鮮兵發個一兩銀子的月俸,你看他們肯不肯賣命!

聽陳永華、盧三好他們這一番忽悠,朱舜水也有點信了,摸著白胡子道:“看起來朝鮮還真有可能會去打日本……大將軍,那咱們怎麽辦?是不是要勸說楊鎮東放棄入侵?”

“勸什麽呀?”李中山道,“朝鮮和日本是世仇,兩國必有一戰……除非日本國能夠正視歷史,向朝鮮君臣國民賠禮道歉,並且賠償損失,才有可能取得朝鮮人的諒解。要不然以朝鮮國今日的同仇敵愾,一場大戰那是不可避免的!”

“正視歷史?賠禮道歉?還有賠償……”朱舜水搖搖頭,“不可能的,日本人不肯的。”

“不肯?”李中山冷冷一笑,“那就只能等著挨朝鮮人的揍了!”

陳永華也點點頭,說:“日本人要不肯賠禮道歉和賠償損失,那挨揍也是活該……咱們就算有心說和,也沒道理可說啊!”

盧三好也是這個意思,一臉義憤地說:“日本當年殺了朝鮮那麽多人,搶奪和毀壞了那麽多的財物,就是賠償個幾千萬兩銀子也是應該的!如果他們拒不賠償,那咱們真沒什麽好說的。”

李中山對朱舜水道:“舜水先生,您和日本德川幕府的大人物都挺熟的吧?”

“倒是認識幾個。”朱舜水也不敢說自己和日本國的大鬼子有多熟,只能這樣含糊應付——這是因為大明和日本直到現在都沒能建立正式的邦交。

這個日本國上下,對於一個以大明為核心的東方世界體系,那是相當反感的!

日本文明雖然是華夏文明的次生文明,卻是十足的叛逆!早在五代十國,日本國因為不想成為東亞世界的一員,采取了閉關鎖國政策——日本人的閉關鎖國歷史,那可比中國要長久多了!

而且他們的閉關鎖國主要就是針對中華的,哪怕是好脾氣的大宋,日本人都不愛搭理,何況暴脾氣的大明?而如今的新大明那可是船堅炮利,看上去很不好惹!

所以日本國德川幕府的那群老中合議後,還是決定維持鎖國令,堅決不和大明發展正式的邦交。

朱舜水作為一個“友日分子”,倒是很想促成大明和日本友好,但無奈日本國的千年國策就是“絕華夏”,哪怕是德川家綱有意和大明發展友好關系,也無能為力。

李中山明白朱舜水的處境,就笑著對他說:“那就勞您以探訪友人之名前去日本……去和日本人說說,他們如果願意道歉、賠償、反省,那本大將軍可以出面調停。否則的話,大明將會在日朝戰爭中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