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皇上,您又欲造反乎?(第2/4頁)

經過四年的努力,冶山的生鐵產量比幾年前已經翻了兩倍,浦口鐵業現在也初具規模了,而南山探礦的懸賞,現在也有人得了……只是南山的鐵礦埋得有點深,埋在地下70丈以下,好像挖起來有點費勁兒啊!

雖然南山鐵礦一時開發不了,但是冶山、浦口也還是眼見的繁華了起來,南京外城城北,也大有希望在金陵船廠的帶動下變成新的繁華之地。

而大明境內,如南京一般,在過去四年間得到了一輪大發展的城市還有不少,譬如松江府的寶山縣,廣東省的廣州府城,福建的廈門島(鄭家的新老巢就擺在那裏),江北重鎮揚州城。

不過當和平進入第五個年頭的時候,平靜祥和的氛圍卻正在消退,大明京師南京城內的火藥味,正變得越來越濃。

穿行在南京街頭的隸屬於大將軍府左右軍師司所轄的塘馬飛騎,正變得越來越多,得得的蹄聲和馬蹄上鑾鈴響聲,時不時的就在人們的耳邊響起,有時候大半夜了都不讓人安生。

而在共和八年二月初二這天的下午,快到晚飯飯點的時候,在一片昏黃當中,又有幾匹健馬從南京的街頭掠過,一路叮叮當當地奔上位於南京內城中央的大將軍府。

“大將軍,廣東提督衙門轉來的民丹島總兵衙門的緊急軍報!”

聽到周培公的報告,在莫愁湖畔的英王裏的兩個對弈之人的身子都是一抖。李中山正在和自己的老丈人吳國貴下圍棋,他一言不發,只是放下手裏的棋子,然後伸手接過周培公親自帶過來的加急軍報的抄件。

軍報是協辦南洋大臣賈國柱和民丹島總兵何佑聯名發來的,裏面的內容主要有兩個,一是匯報中法聯合艦隊在去年十二月在馬魯古群島、班達群島所獲得的“戰果”……戰果當然是相當大的,足以激怒荷蘭東印度公司,也足以將路易十四這個“人精中的人渣”拖入一場戰爭的泥潭!

二是報告賈國柱已經率領一個使團,乘坐著由十五艘武裝蓋倫船組成的“使團、商團船隊”,跟隨四艘四級艦組成法國艦隊一起,西出馬六甲海峽,向著遙遠的歐洲而去了。

而和賈國柱一起西進的,還有3000名“日裔法軍兼小八旗兵”和大批來自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白糖,還有……“日裔法軍”為太陽王路易搶來的香料!

這可真是……讓路易十四跳進英吉利海峽都洗不幹凈了!

而路易肯跳嗎?

這個黑鍋……至少價值一億裏佛爾!(之前裏佛爾的匯率算低來了,路易十四前期裏佛爾兌白銀大概是5:1左右)

路易十四那是能把一億裏佛爾送給威廉三世的人?

所以李中山這一把“移禍法蘭西”之計,真是下了血本,下到了讓路易十四識破了計策,也必須得中計的地步。

如果路易十四收下了所有的香料,再賣了絲綢、瓷器、茶葉、白糖和福全分賬,再把那3000“日裔法軍兼小八旗兵”都送去了羅刹。那他還怎麽解釋?還怎麽甩鍋?說自己不是黑老大,說自己是被李中山坑了,誰會相信?

讓人坑了,所以白白賺了一個億的裏佛爾?這是人話嗎?

到時候就算威廉三世不馬上宣戰,法國和荷蘭的關系也得破裂。

只要法、荷一破裂……接下去就看賈國柱的本事了!

而荷蘭一旦決定再次發起反法同盟,那麽荷蘭、西班牙,甚至還有英格蘭的主要精力都得去反法……畢竟這個“法”反不好,要命!“明”反不好,最多丟一點殖民地。

孰輕孰重,誰還能分不出來?

看到李中山滿臉欣喜的表情,坐在他對面的吳國貴就有點不明白了:“姑爺,有什麽好事兒?方便說來聽聽麽?”

他這幾年都坐鎮許州,主持蒙古東印度公司的事宜……這業務進行不能說不順利吧,只能說是歷經坎坷,盈利無望!

重開陸上絲綢之路的難度,那真不是一般的大啊!

前期需要進行的投資只能用驚人來形容了……也不說什麽修路了,這年頭大部分的路,講究的就是一個“走的人多”,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但是沿途總要修一點能讓客商落腳,同時又具有一定防禦能力的驛城吧?光是這一項,開銷就非常驚人了!

另外,蒙古印度貿易公司要組織一次西域貿易的成本也大的離譜……即便沿途的稅卡都可以免稅,但商人、護衛、車夫、駝子客,都得花錢,而用馬車和駱駝運貨的效率又太低,所以一次能運去的貨物並不多,再把各種各樣的成本攤進去,那基本就沒什麽賺頭了。

如果硬要說西域商道有什麽價值,大概就是方便了大清、大周向西移民,當然也有利於漢文化向西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