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認罪吧,哈布斯堡王朝!(第2/3頁)

這個意思意思的錢就得教宗想辦法了!

而且,這個錢花了,那幫波蘭立陶宛貴族也不見得肯辦事兒……當年路易十四就花來許多冤枉錢幫大孔代賄選波蘭國王兼立陶宛大公,結果那幫貴族收了錢以後不投大孔代的票,這事兒真沒地兒去說理啊!

雖然錢花了也不一定能解決問題,但不花錢肯定不能解決問題。所以英諾森十一世也只好把羅馬城內所有的紅衣主教都召集起來,看看可以從哪裏搞點錢去幫揚·索別斯基。

可是這會議一連開了好幾天,羅馬的紅衣主教們卻提不出什麽有建設性的意見。

“爸爸(教宗的拉丁文為papa,就是爸爸的意思),”一個肥頭大耳,看上去就特別虔誠的紅衣主教對教宗爸爸說,“要不我們還是發點贖罪券吧……這幾年歐洲的形勢非常動蕩,罪人的數量正在快速增長,急需贖罪券為他們免除死後在煉獄中的懲罰。”

所謂的“贖罪券”其實是不能贖罪的,只能免除罪惡的靈魂在煉獄中所受的苦難……這個該下地獄還是得下地獄的!

而教廷的“贖罪”或者叫“免罰”業務其實並沒有因為停止銷售贖罪券而中止,實際上知道21世紀,羅馬教廷依舊有類似的業務,只不過沒有一張印刷精美的券了。

譬如在某一年,教宗爸爸就頒布法旨叫信徒們在某一天都去教堂祈禱,去就有贖罪免罰優惠——屬於“贖多多”大促銷了!這也沒辦法,教堂生意不好啊!

不過現在歐洲還有新大陸那邊的教徒還是挺多的,如果要賣贖罪券還是可以賣出去一些的。可問題是……贖罪券這個東西已經被批臭了,再拿出來賣恐怕不合適吧?

想到這裏,教宗爸爸英諾森十一世就搖了搖頭,道:“雖然贖罪的需求很大,但信徒依然應該通過禱告和懺悔,求得天父的原諒,而不是花錢購買耶穌留在人間的功德。”

“爸爸,”又一個看上去有些幹瘦,和英諾森十一世長得挺像的紅衣主教提出建議了,“我認為應該將法國主教的任命權賣給路易十四,他最近發了一筆橫財,聽說有兩三億裏佛爾……反正從1673年起,他就已經在自行任命主教了。”

路易十四自行任命主教的事兒造成了法蘭西和教廷的對立,英諾森十一世上台後堅決反對此事,而路易則召集法蘭西宗教會議,頒布高盧條款,主張限制教宗爸爸的權力。而英諾森十一世則針鋒相對,宣布參加法蘭西宗教會議的教士一律不能提級——他也就只能用這個辦法去對抗太陽王了,破門律、絕罰令這種究極武器,他是不敢拿出來對付路易的。

他要敢試試,那肯定就得逝世了!

“不,教廷不能向路易十四讓步!”英諾森十一世態度強硬地說,“否則其他國家一定會起來效仿。而一旦主教任命權都由各國君主掌握,那麽什一稅還怎麽收?”

“或許我們可以請求荷蘭和英國向大蒙古國施加影響,讓他們向波斯進軍,這樣就能迫使奧斯曼帝國改變擴張方向了。”

又有一個紅衣主教提出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讓羅馬天主教的爸爸去向新教主宰的英國、荷蘭求助!結果自然是招致了“爸爸”的白眼。“爸爸”不要臉面的嗎?

這下一屋子的紅衣主教都沒話可說了,這個也不行,那個也不行,好像也沒有什麽辦法了……總不能讓主教們捐錢給教廷吧?

就在這當口,一個“爸爸”的侍從拿著一個蠟封的卷軸,飛也似的跑進了會議室,又雙手講卷軸交給了教宗,並且低聲對他說:“爸爸,這是薩伏伊公國的王太後派人給您送來的親筆信……”

“什麽?”教宗爸爸一緊張,“王太後的親筆信?”

他趕緊摸出老花眼鏡戴上,然後才接過卷軸,扯掉了上面的蠟封,展開看了起來,看了一會兒就失聲叫了起來:“什麽?怎麽會這樣?”

“爸爸,王太後的信裏說了什麽?”

“爸爸,您和王太後之間發生了什麽?”

馬上就有紅衣主教跟著打聽了,特別是那個和英諾森十一世長得特別像的紅衣主教提得問題怎麽聽著那麽奇怪?

羅馬教宗爸爸趕緊嗯咳一聲,讓這人住嘴,然後才用異常凝重的語氣對在座的紅衣主教們說:“路易派他那個穿女裝的兄弟率領2萬法軍開進了意大利……他還命令薩伏依的軍隊和法軍一起行動,也接受奧爾良公爵的指揮。”

薩伏依的太後名叫瑪麗-讓娜-巴蒂斯特,是薩伏依家族在法國分支出身,嫁給了同族的堂兄弟,現在成了意大利的薩伏依公國的太後。雖然在1680年時,她已經把大權交給兒子了,但她依舊掌握一定的實權,是薩伏依公國親法派的頭目。同時也長期充當路易十四和羅馬教宗爸爸之間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