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站著活不好嗎?(第2/3頁)

“老朽職責調查,如今你們二人各執一詞,都真假難辨,需老朽到太原會同魏國公調查之後再做處置,你們都先回去待罪吧,至於爾等,也各自回衙待罪。”

來恭說道。

那些文武官員趕緊告退,很快就只剩下了知州,那知州可憐巴巴地看著楊豐,他知道只要楊豐出手,他一定會得救的……

“還是來公持重,事關重大,的確不應聽他一面之詞。”

楊豐說道。

“呃?”

知州都傻了。

然後他眼看楊豐從自己面前走了過去。

哪怕他不是聰明人,也知道自己被這個混蛋坑了!

“來公,下官能翻供嗎?”

他看著來恭可憐巴巴地說道。

“你翻供與否,說過的話,老朽都要據實上奏!”

來恭說道。

所以這個傻子還準備再傻一次啊!

你現在都已經給皇太孫交上投名狀了,雖然有被皇帝一氣之下砍了的危險,但只要堅持下去,只要沒被皇帝陛下砍了,堅持到皇太孫繼位,終究少不了提拔。現在這種情況下翻供就是傻第二次了,皇帝被激怒,皇太孫也被激怒,最終就算不被皇帝一怒之下砍了,皇太孫繼位後,最少也得讓你滾蛋。

來恭可不想引火燒身。

他是欽差,調查的,就是一切據實上奏。

“大使玩的可快活?”

在那知州崩潰的目光中,來恭沒好氣地對楊豐說道。

“來公說笑了,我只是想幫你做些事情而已。”

楊豐笑著說道。

朱元璋是不可能承認他三兒子主謀的,無論多少證據都沒用,最多就是他三兒子手下的人,瞞著他三兒子做的,然後該殺的殺,他三兒子則是禦下無方受到責罰。

當然,如果楊豐執意要他三兒子死的話,他三兒子可以暴斃。

但不能謀逆作亂。

畢竟晉王兒子有的是,對朱元璋來說這個兒子已經完成開枝散葉。

死就死吧!

但謀逆作亂就得抄家了。

那就不一樣了。

至於楊豐,需要的只是把這件事搞得天下皆知,哪怕朱元璋不會真正處罰晉王,滿天下也都要知道晉王是之前一系列刺殺的主謀,所以他需要不斷有人出來指正是晉王搞得,然後來恭這邊只能據實上奏,畢竟楊豐還看著,他只能據實上奏。

然後晉王刺殺他弟弟和侄子,私造軍火試圖謀逆作亂的消息,也就這樣開始向外傳播了。

至於最後結果。

那時候楊大使要是對他做了什麽很殘暴的事情,那也就是只能是他咎由自取了,楊大使從沒想過讓朱元璋處罰晉王,這種小事他自己就出手解決了。

但要讓天下都知道,他的行為屬於正義之舉。

至於這知州……

這種耗材用完就扔,難道還要楊豐對他負責不成,他是個成年人,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膽子大一點,豁出去頂著朱元璋眼中寒光,就是堅持這一點,那麽只要不死,皇太孫繼位後會給他回報。但如果他蠢到幾分鐘裏連續兩次在人生的重要十字路口走錯路,那就只能說他實在太蠢了,這種人趕緊踢回老家,對他自己和治下百姓都是好事。

“大使將我大明上下玩弄於股掌之間,也未免太欺人了!

難道大夏之風就是如此恃強淩弱?”

來恭說道。

“來公,我沒興趣玩弄別人,可別人非要送上門,難道你讓我拒絕?

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

楊某自認到大明以來,為大明所做多矣。

至於我所求,不過逍遙自在。

我於大明不求財,不求權,不求土地,卻不斷幫大明,使大明得以開疆拓土,國富民強,若無我,大明不可能一勞永逸的解決倭國,更不可能開拓扶桑,使倭國臣服。

我做了這麽多換來是什麽?

是一次次被刺殺,是海上差點被一船火藥炸死。

我做這麽多換來的,居然就是被卸磨殺驢?

既然如此,那就別怪我反擊了。”

楊豐說道。

兩人騎著馬過了天井關,後面那幾個隨員和錦衣衛,都很懂事地拉開很遠的距離。

“可閣下所做,難道不是取死?閣下以福祿宴得罪藩王,以貳臣錄得罪世家,以桃花扇得罪儒生,而後以立儲之事卷入紛爭。閣下所為無不猶如玩火,既然是玩火,那自然要明白終有引火燒身之日,如此也怪不得別人了。”

來恭說道。

他們這些北方籍官員,在楊豐和劉三吾等人鬥爭中,其實一直是冷眼旁觀,畢竟他們和那些南方文臣也不是一路的,楊豐和南方文臣鬥,他們反倒是坐收漁利。

至於誰做儲君,他們也不在意。

北方這些文臣靈活的很,畢竟在之前幾百年裏,他們跪的多了,楊豐搞的那些無論怎樣,最後局面也不至於比女真,比蒙古時候更差吧?大家連那時候都能熬過來,難道現在反而非要和楊豐鬥個你死我活?看看衍聖公,人家哪怕現在依然和楊豐稱兄道弟,甚至逢年過節還給他的好兄弟送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