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國將不國(第2/3頁)

連倭寇都又冒出了。

當然,真倭還是假倭就不好說了。

反正他們都在福建沿海活動,尤其是閩南沿海。

反正福建地方官員,經常報告倭寇登陸,倭寇盤踞海島,然後那些從廣東運過來的商品就可以解釋了,都是倭寇和沿海刁民貿易的。

到處都這樣。

陸地上像梅嶺一帶,走私已經可以說正大光明。

關卡形同虛設。

整個國家在迅速掙脫老朱的枷鎖。

這也是南方這些士紳們底氣所在。

老朱一死,他們覺得自己頭頂的天空豁然開朗,原本讓他們幾乎不能呼吸的空氣無比香甜,他們覺得自己又一下子全身充滿了力量。這一點上北方士紳就清醒的多,畢竟他們都是真正見識過楊豐手段的,包括蘇州士紳,也比廣東士紳更清醒。所以當楊豐毫不猶豫地兩條都拒絕後,廣東士紳也毫不猶豫地擁戴新君,朱允炆在廣州登基的年號也是建文,這個年號寄托了儒生們的殷切希望。甚至就連恩科都開了,估計今年就會考出第一批進士,不僅僅是兩廣和安南的士子,就連湖廣江西福建的士子都有偷偷跑去。

棄暗投明。

萬一楊豐被老天爺一個雷劈死,建文皇帝不就可以回到京城了?

而他們作為從龍之臣,自然也就飛黃騰達。

當然,主要是這邊已經改革科舉,他們也不屑於同流合汙。

“還不是因為你吃獨食的嘴臉實在太難看了。”

劉姐說道。

小公主很贊同的點頭。

其實她對於開放沿海貿易並不是很反對,她只是不能忍銀行問題。

畢竟銀行屬於躺著賺錢,但海外貿易需要巨大的投入,尤其是按照楊豐的計劃,還得加上鎮壓成本,照這種模式以後光是清剿海盜,就得付出巨額的資金。

倒不如放開沿海貿易,但堅持強制結匯。

最終金銀還是進銀行。

還不用掏鎮壓成本。

“幼稚!”

楊豐說道。

“那麽你說說,你這不是吃獨食又是什麽?

你甚至撈不到多少好處。

你不會不知道,東印度公司最後就是因為維持不下去,才不得不交給英國政府吧?荷蘭東印度公司也是,葡萄牙東印度公司甚至僅僅維持幾十年,你以為壟斷會帶來巨額收入?但事實上壟斷不會帶來巨額收入,你維護壟斷權需要付出巨額成本,你以為你不讓他們走私他們就不走私了?

你得跟海盜周旋。

你得搜捕走私犯。

你得出兵鎮壓藩屬國的反抗。

這些都是錢。

你明明可以躺著收錢,為什麽非要幹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呢?”

劉姐說道。

小公主繼續點頭。

現在他們三個就相當於大明的最高決策中心。

當然,劉姐只是以聲音。

他們這邊做出決定,然後張顯宗為首的內閣擬旨,最終司禮監發出蓋章的聖旨,不過依然要走六科,整個程序和過去一樣,這個制度本身也是目前最先進的,既然如此當然沒必要改。

至於皇後……

皇後在奶孩子。

監國皇後現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讓女皇健康成長。

“但我要的就是這個呀?

大明需要海外貿易的利潤嗎?不需要啊,大明財政又不缺錢,但大明需要對南洋的控制權,需要在南洋建立起真正的統治體系,需要所有藩屬,必須真正臣服於大明。就像當年秦始皇的書同文車同軌,他們得接受大明的規則,南洋公司的壟斷從利潤上的確很有可能得不償失,需要額外投入巨額資金維持這個壟斷體系。最終很可能在壟斷貿易上賺的錢,都得投入到維持壟斷權,東印度公司的確後來都維持不下去,可你別忘了,是東印度公司,把印度變成了英國王冠上最耀眼的明珠。

是它把印度,變成了英國人想要的模樣。

賺錢?

到我們這種高度,為什麽要考慮賺錢?

錢是什麽?

我們的印刷廠裏,每天都在印刷出新的。

錢是由我們來定義的。

放開?

那麽你喜歡給異族殖民者當帶路黨的李錦,潘秀,郭震,還是喜歡組織海盜寇略沿海的汪直,還是喜歡繞開國家稅收系統走私的李旦,鄭芝龍?難道你不知道這些商人都是什麽德性?你是不是覺得他們都是奉公守法的良民,你說交稅他們就老老實實交稅?事實是你只要敢放開,他們就會有一百種方法,毀掉你那幼稚的設計。

我搞壟斷,他們走私,你覺得放開他們就不走私了?

他們只會變本加厲的走私。

大明沒放開嗎?

隆慶開關後,大明廣州海關一年流入的白銀多達上千萬兩,一個官員筆記記載,他在廣州遇上三艘到港的西班牙船,每艘向市舶司投銀三十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