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公主親征(第2/3頁)

最終因為這些競爭者,導致廣東和北方之間,實際上是嚴重逆差,但沒有銀行就沒有寶鈔,沒有寶鈔就得用金銀從北方買,而金銀和寶鈔兩者真正價值的差別廣東士紳當然清楚。

寶鈔再堅挺也是紙。

廢紙。

本質上就是上茅廁都嫌不好使的廢紙。

它的幣值是人為操縱的。

但金銀是永恒不變的。

用金銀從北方購買商品這種事情肯定不能一直幹下去,還是用寶鈔購買最劃算,甚至可以在南洋和安南都使用寶鈔采購香料……

這是太祖的寶鈔。

哪有什麽忠奸。

所以最後只好去把劉安請回,讓他重新在廣東開銀行,然後像過去一樣繼續搞借貸等各種金融服務,讓廣東市面上再次出現寶鈔,至於他們搶銀行的那些金銀,這個因為誰都不承認,只好折算成貸款憑據。

當然,是建文朝戶部以建文個人名義借的,所有與廣東士紳無關。

“不光花榮,廣東士紳也想把他們幹掉,這些家夥聽廣澤王的,趁著這個機會全都坑死,以後就算進攻京城失敗了,廣澤王繼續偏安一隅,也完全落入廣東士紳掌握。那時候要他怎樣他就得怎樣,黃子澄可是已經說了,要搞士紳不納糧,就算他們打不下京城,回來沒了這些當鷹犬的,廣東士紳一樣也會讓他們兌現這個士紳不納糧。

士紳不納糧。

那就是農民交稅了,然後所有苛捐雜稅都壓在農民頭上。

農民紛紛破產。

不得不把田地賣給士紳,再變成士紳的佃戶,或者變成流民,到廣州的這些工廠做苦力,從此變成一無所有的赤貧,直到在工廠被榨幹血汗。

如此鄉村裏土地士紳兼並了土地田連阡陌,城市裏工商業士紳得到了最廉價的苦力,只有農民失去一切,這就是楊大使說的羊吃人。”

他身旁新來的會計說道。

這可是五台山畢業的,只不過沒去考科舉而已。

實際上五台山的畢業生裏面,真正成績拔尖的都不去考科舉,而是早早就被銀行等小公主的產業簽了,像會計這樣的可以說銀行骨幹,工資是知縣五倍。當然,知縣前途遠大,但只要公主還是執政,這些產業的骨幹們前途比知縣更遠大,畢竟知縣是朝廷官員,而他們是公主家的雇員,這都是真正的親信。

“羊吃人,只不過這裏是糖吃人,棉吃人,甚至麻吃人。”

劉安看著外面那些衣衫襤褸,面黃肌瘦的苦力們。

這都是失地農民。

因為朱元璋的制度,在廣東基本上被士紳破壞殆盡,大規模土地兼並早就開始,可以說建文一來,廣東士紳就把朱元璋的那些制度踢到一邊了。而且出口的繁榮,讓廣州周圍的工商業士紳都急需勞動力和原料,棉花,麻,甘蔗都需要土地種植。兼並農民土地,引入奴隸種經濟作物,然後把失地農民驅趕到城市的工廠。

這樣勞動力有了。

原料有了。

至於糧食……

從安南,從北方,從爪哇這些地方采購啊!

爪哇一年標準三熟,暹羅遍地都是水田,更何況北方糧食年年增產,便宜的很,當然,廣州工人買米肯定不會便宜的,這邊給他們發工錢,那邊再用米店收回來,士紳們都清楚怎麽玩,反正他們餓不死就行,還能到工廠紡紗織布就行。

最終這座城市現在到處都是可以說貧民窟。

十萬失地農民,擠在一座座租來的小房子裏,甚至胡亂搭建的窩棚裏過著一天不幹活就沒飯吃的日子。

就像楊豐所猜測的,徹底得到放縱的士紳們,會迅速進入新角色,跑步進入自由資本主義,甚至包身工都已經不稀罕了,這才僅僅三年而已,三年他們完成三百年進化。他們直接從土豪劣紳進化到了資本家,而且還是渾身滴著血和肮臟東西的資本家,說到底很多東西不需要學,只要足夠貪婪無恥,足夠膽大或者沒有約束力,根本不用三年,三天他們就能無師自通。

“掌櫃,林老大來了。”

一名職員走到他們身後說道。

劉安轉頭看著門外,一個黑瘦的中年男子正看著他。

“老林,這趟生意如何?”

劉安笑著說道。

“還算順利!”

後者說著走進來。

那職員隨即退出去,緊接著老林走到窗口,抽出插在腰上的折扇,拔出一節大骨上端,抽出了藏在裏面封裝的密信遞給劉安,然後自己和會計一起看著外面那些已經哭著散場的長老們。

而那些衣衫襤褸的苦力,都在那裏看著笑,長老們悲涼地走著,一個個恍如行屍走肉。

他們終究還是接受現實。

接下來他們將不得不把十五到五十的所有男人全部投入戰場當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