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2/3頁)

聽了這話,桃枝面上不由露出焦急之色。

昨日是她去向以前共事的姐妹打聽了太妃去小佛堂的時辰,沒想到竟出了岔子。

“是我來遲了。”顧瓔面不改色的微笑道:“我等太妃禮佛結束就是。”

既是太妃已默許她過來,便不會不見她。讓她等這一個時辰,不過是要看看她本人的性情、處事罷了。

尋常人家的婆母都要拿捏媳婦,更何況太妃壓根看不上她。

顧瓔想起陸川行在信中所暗示過的太妃難相處,如今可見一斑。

果然常嬤嬤陪著笑面將引到了堂屋,讓人奉上了茶,請顧瓔坐下等。

她面前是鋪著寶藍色錦墊的紫檀木牙雕梅花淩寒交椅,錦墊看上去有些厚度,撐過這一個時辰應該不會太難受。顧瓔保持著良好的儀態坐下,很快就覺察到似乎暗處有人在看自己。

顧瓔告訴自己要沉住氣,隨即端起茶盞淺淺抿了兩口,就保持著一直端正的坐姿。期間她面上並沒出現不耐或是急躁,大大方方的去看堂屋裏的布置,並不刻意探尋,也不躲閃回避。

在暗處觀察她的嬤嬤在心裏暗暗點頭,去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告知了陳太妃。

巳時才到,簾外有腳步聲傳來,很快便是丫鬟們互相通傳“太妃回來了”。

顧瓔款款起身,帶著人迎了出去。

饒是她盡量讓自己盡量松弛些,等候的一個多時辰也讓她渾身僵硬酸疼,可她不能露出分毫。

當她候在廊廡下時,看到丫鬟們簇擁著一位身著鴉青色繡纏枝葫蘆紋對襟長褙子、樣貌端莊雍容的貴婦走來。

“兒媳顧氏拜見太妃。”顧瓔落落大方的上前行禮。

陳太妃用審視的目光看向她。

只見她身上穿了藕荷色繡折枝花卉的大袖衫,底下配梨花白的綾裙,顏色雅致又不沉悶;烏發堆成的雲鬢插著赤金珍珠的頭面,華貴大氣的同時,又不失溫婉端莊。

至於那張臉,更是令人過目難忘。

她生得瑰姿艷逸,灼若芙蕖,一眼看去並不像世人印象中溫婉秀氣的江南美人。

“起來罷。”片刻後,陳太妃緩緩開口。

顧瓔神色柔順應下,從容起身。

等進了堂屋,陳太妃在主位落座後,丫鬟引著顧瓔在左側下首座下。

陳太妃四十七歲,因未曾生育過又保養得宜,看上去不過是三十多歲的模樣。只是她神色端肅,態度冷淡,看上去不大好相處。

對此顧瓔早有心理準備。

豫親王深得先帝信任,且在當今天子跟前又有擁立之功,在朝中地位超然。相傳豫親王夫婦恩愛,縱然王妃未曾生育,豫親王也並未納妾。

在豫親王故去後,天子允許陳太妃從宗室子弟裏挑選一位做嗣子,繼承豫親王這一脈的香火。

陳太妃已經定好了人選,只等過了重孝就替他請封郡王之位。誰知曾是豫親王心腹的副將說出王爺尚且有骨血流落在外,有信物為證。

陸川行的存在,明晃晃的諷刺了豫親王夫婦的恩愛情深。

陳太妃不得不忍著惡心接回了陸川行,看著他被封為郡王,即將繼承了王府的全部。

故此太妃不喜歡陸川行,更不會喜歡他妻子。

陳太妃先問了兩句路上的情形,顧瓔小心應對,總算沒讓她臉色更難看。

“既是你到了京中,原先在南邊的習慣要改一改。”陳太妃淡淡的道:“先在府裏學規矩,切不可丟了郡王府的臉面。”

顧瓔心中微沉,面上卻恭順的應是。

“郡王不是你一人的夫君,更肩負著王府的責任。”她話鋒一轉,突然道:“他同齡的宗室子弟,皆是有了子嗣。”

幸而有墨松提醒,顧瓔此刻還能保持鎮定,甚至還分神想了陳太妃的話不全對。

當今天子要比陸川行大上幾歲,如今也是膝下空虛。

“我替他選了兩個樣貌齊整的丫鬟,開了臉讓她們給郡王做侍妾。”雖然不是征求顧瓔的意見,太妃卻在留意顧瓔的神色。

“謝太妃關懷。”顧瓔心中早有腹稿,她起身客客氣氣的道:“兒媳早在兩年前就想替王爺選人服侍,只是那時王爺醉心學業,便耽誤了下來。”

“您挑的人自然是極好的,只是兒媳愧疚,讓您操勞費心了。”

她這話說得漂漂亮亮,既解釋了自己並不是因嫉妒而不許夫君納妾,又表明了自己會坦然接受這兩個侍妾。

陳太妃心裏升起一絲疑竇。

看著她的舉止,陳太妃想起方才院中嬤嬤告知她獨處時的情形,顧瓔並不像自己想象中的粗鄙不堪、精明算計、善妒跋扈的商戶女。

可是……

陳太妃在心中冷笑一聲,就如同她在丈夫過世一年後,才知道他還有流落在外的骨血。

“讓繡瑩和霜連來見過王妃。”她不信顧瓔真的無動於衷,特意叫了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