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5章

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傅太後盛寵不衰,傅家不少子弟都跟著沾了光,因此傅二爺也跟著混了個三品的紫金祿大夫的散官, 閔氏前些年也得了個淑人的誥命。

所以閔氏也聽到自己的謊言被拆穿了, 頓時面如土色。

傅二爺如何還不了解枕邊人的德行。

一看閔氏滴溜溜轉的眼珠子和慘白的臉色便明白,那個神秘人說的都是真的。

他又怒又不解, 一把抓住閔氏的衣領:“賤人,你為何要這麽做?”

【疑心病唄!】

啥意思?就僅僅是因為懷疑?至於嗎?

唐詩幽幽嘆氣:【真沒見過疑心病這麽重,這麽瘋的女人。就因為她那不檢點的丈夫隨口誇了兒媳婦一句,她就疑心兒媳故意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是為了勾搭公公。】

【王氏不管怎麽解釋,哪怕每次看到傅二爺都遠遠避開,實在避不開的時候也盡量低頭不敢多看傅二爺一眼,但閔氏還是懷疑王氏居心不良。】

【為了試探王氏對公公到底有沒有心思, 她就故意扮作傅二爺的樣子偷偷爬上王氏的床。可憐王氏,半夜醒來, 迷迷糊糊的突然發現身邊躺著一個披頭散發的人, 而且還穿著自己公公的衣服, 該是何等的驚懼。】

【半夢半醒, 天色又暗,她便將閔氏錯認成了傅二爺,還以為是公公不懷好意,半夜鉆自己的被窩,誓要討個說法,最後闔府上下沒一個理解她的,反而說她水性楊花, 不守婦道。】

【最可恨的還是閔氏,一切皆因她的疑心病而起。事情鬧大後, 她明知王氏是無辜的,非但沒有站出來替王氏澄清,反而冷嘲熱鬧,在別人奚落王氏時她還落井下石。】

太炸裂了。

哪怕是見多識廣的大臣們此刻都覺頭皮發麻。

僅僅因為她主觀上的懷疑,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證據,閔氏就能將一個如花女子推向死亡的深淵,事後還無半點懺悔愧疚之心,就剛才還在汙蔑王氏。

真真是可惡。

這也是唐詩如此憤怒的原因。

“毒婦,我要休了你,天底下怎麽會有你這麽惡毒的賤人。”傅二爺氣得臉頰上的橫肉都在顫抖。王氏以死明志後,不少人私底下都認為是他對王氏欲行不軌才導致王氏的死。這一切都是閔氏這個毒婦害的。

唐詩看著傅二爺這副委屈憤怒的樣子,撇嘴。

【誰都有資格罵閔氏,傅二爺沒有。若不是他不守男德,四處拈花惹草又怎麽會有王氏的悲劇?】

【王氏的死,閔氏要負主要責任,但根源還是在傅二爺。是他長久以來的花心浪蕩使得閔氏嫉妒心作祟,心理越來越扭曲,在多疑變態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今天之前,男人們大多都不會將唐詩這番話放在心裏,甚至覺得她這是婦人之見。自古以來男人三妻四妾再正常不過,嫉妒可是在七出的規定裏。

但今日這接二連三的瓜讓他們明白,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規矩能約束人表面的行動,但束縛不了人心。懷遠侯、傅國公、傅二爺這後院起火的事無不說明了這一點。

就在他們危機感冒起的時候,唐詩又來補刀。

【男人啊得對老婆好點,畢竟老婆能確定自己的兒女是親生,男人可就未必了。你對老婆不好,小心老婆讓你幫人養孩子。】

此話一出,在場不少大臣心裏都難受了起來。

這世上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有懷疑,但卻永遠無法驗證,只能一直在心裏煎熬。

至於說自家媳婦賢惠什麽的,今日事發之前,寧氏、粱氏不賢惠嗎?她們可是京城打著燈籠都難找的賢妻良母。

只有葛經義穩如老狗,他跟妻子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感情甚篤。這些年,他從無二心,妻子也對他甚是體貼,他相信妻子不可能做出任何對不起他的事。

哼,以前這些狗東西經常嘲笑他是個耙耳朵,現在知道耙耳朵的好了吧!

福星姑奶奶說得對!

他驕傲地擡起下巴,不理會這些神色各異的大臣們,繼續正事:“皇上,王氏的死皆因閔氏的多疑而起,刑部已派人去緝拿她身邊的丫鬟婆子了。”

這當然是沒有的,但現在就可以補嘛。閔氏做這種事,不可能沒人給她打掩護,她身邊的親信必然是知情者,這就是人證。

傅二爺雖厭極了閔氏,但家醜不可外揚。

這事傳出去,閔氏固然要挨罵,他也跑不掉。王父乃是國子監司業,那些讀書人知道這事恐怕要寫文章罵死他了。

所以他還想挽救一下:“皇上,此事確實系閔氏之過,但王氏是投井自盡,並不是閔氏謀害了她。所以不如將閔氏交給微臣處置,微臣會將其打發去家廟,日日抄經念佛,為王氏祈禱。”

人都死了你搞這些就想糊弄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