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章

郭羽興不愧是個小機靈, 眼看自己藏了一年多的秘密被抖落了出來,立馬下跪磕頭聲淚俱下:“皇上,微臣有罪, 其實家母已於去年四月因病去世。她臨死時表示, 不願葬到冷冰冰黑漆漆的地下。但不下葬違背世俗倫理,微臣為滿足家母心願, 故而將其停在了別院的地窖中,不惜高價采購水銀和冰塊等物,保持家母的身體。”

“曹大人家的貓闖入地下室,差點抓到了家母,別院的仆從以為是野貓才將其打死。此事是微臣府中的下人之過,微臣願賠償曹大人。用這等小事來打擾皇上,臣罪該萬死。”

【說得可真好聽, 明明是怕丁憂耽擱了前程才秘不發喪的。】

【不過他也確實舍得為老太太花錢,老太太活著的時候好吃好喝伺候著, 要啥給啥, 死後幾十兩銀子一件的貂皮說燒就燒, 幾百兩的翡翠鐲子也一起拿去陪葬。這郭老太太陪葬品都有小一萬兩了, 都不知道該說他孝順還是不孝順。】

【說到底還是這所謂的丁憂制度給害的。一丁憂就是三年,比產假殺傷力都大。】

古代人均壽命也就三四十歲,父母死了都要丁憂三年,若是父母早逝由繼父母或祖父母撫養長大的,照樣也得丁憂。

而且丁憂回來並不是說你馬上就能官復原職了。

畢竟一個蘿蔔一個坑,整整三年,原來的職位不可能一直空著等你, 總要安排其他官員頂上來。總不能你回來就讓人家幹得好好的退位讓賢吧。

所以丁憂起復後,還要吏部審查, 然後排隊,啥時候有空缺了方能候補,運氣好或者有門路,等個三五個月就能重新做官,要是運氣不好,坐一兩年冷板凳也是常有的事。

這一耽擱就是四五年,要是爹媽都來上一輪,小十年都過去了,還談什麽前程。

唐詩還是不認同這個觀念。

【生前哪管身後事,人死如燈滅,長輩活著的時候好好孝敬,讓他們有個幸福的晚年就行了,何必搞這種形式主義。】

【哪個當爹媽的死後願意讓兒子女兒搭個草棚在墳墓前住三年,吃吃不好,穿穿不好,過得跟苦行僧似的?】

郭羽興被戳破了心裏的小九九,本來還很恐慌,可聽到最後兩句,他眼睛一亮,仿佛看到了知己。

是啊,他老娘活著的時候,要吃什麽,要去哪兒玩,想要什麽,他都盡力滿足,休沐的時候也時常帶老太太出門玩樂。老太太活著的時候,他讓老太太過得開開心心的,這還不能證明他的孝順嗎?非得讓他在墳前守三年才叫孝順,什麽道理?

還是福星姑奶奶英明。

曹勝的心情就沒那麽好了,他陰陽怪氣道:“郭大人說得如此好聽,只怕是奔喪丁憂耽擱了前程吧。”

哪怕事實如此,也斷然不能承認。郭羽興堅決否認:“沒有的事,這是家母的心願,曹大人怎麽會這樣認為?”

曹勝冷哼:“沒有最好。人之行,莫大於孝,欲求忠臣,必於孝子,若不能孝於家又如何能忠於國?”

好一通大道理輸出,唐詩撇嘴。

【說得這麽好聽,那怎麽不讓廣大的農民、商販還有士兵們守孝三年?天天結廬守在墓前,不事生產?】

【照這麽說,士兵更該守孝三年啊,不然他們豈不是不孝不忠?又如何能將拱衛國土,守護邊疆安寧的重任交給他們?】

【不丁憂不守孝三年,就沒孝心了?怎麽,就你們這些當官的有孝心,平民百姓就不配有孝心?】

【天子以天代月,守二十七天就行了,普通人完全沒有強制守孝的要求,到官員這就必須得守孝三年,不然就是不忠不孝?什麽歪理。】

【明晃晃的三標,有種就一視同仁,全國上下一盤棋啊。】

郭羽興越聽越高興,懟得好。

福星姑奶奶,你這麽會說就再多說幾句。

本來以為福星姑奶奶是來拆他的台的,沒想到啊,竟是自己人。是他誤會了,回頭他也要學葛大人在家中供奉一尊福星姑奶奶的神像,為姑奶奶祈福。

郭羽興直接拿唐詩的話去堵曹勝:“照曹大人這個理,那大雍幾十萬將士也該守孝才對。”

這怎麽可能,幾十萬人輪流守孝,那軍中年年恐怕都有一大人要離開軍營,這豈不是亂了套?

曹勝氣得臉色鐵青又無言以對,只能抱著禮儀倫常說事。

“哼,郭大人休得胡攪蠻纏,此乃祖制,你莫是想推翻祖宗綱常?”

郭羽興冷冷地回擊:“曹大人此言差矣,丁憂來源於《禮記》,三年之喪,天下之達喪也,至漢方成定制,秦以前各朝各代可不曾有這規定。既是人定,為何不能推翻?祖宗之法亦有糟粕和精華,作為後人,吾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非全盤接收,否則又與傀儡有何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