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特定人群強制接種,有人反對嗎?(第2/3頁)

反對者質疑“一年八九十萬金幣,實在太高”;

議會這邊表示,“通過大批量采購痘種,使用便宜的接種器具,可以把人均價格降到一個銀幣以下,也就是說最多八九萬金幣”;

反對者質疑“一次性收這麽多稅還是太貴”;

議會表示,“反正牛痘接種要逐步推開,可以分批收取、分批接種”。

反對者質疑“需要當局掏錢接種的人沒那麽多”;

議會回答“至少貧民需要當局掏錢……”

“所以到底有多少人肯定是赤貧,需要當局承擔接種費用的?”反對者一方有人揚聲問道。格雷特身邊一時寂靜下來,格雷姆大法師左後方,一位留著小胡子的市政廳官員翻了翻資料,慢吞吞道:

“首先,濟貧院裏的貧民,是肯定需要當局承擔的。截至目前,尼維斯城共有三個濟貧院,容納貧民2685人。”

按每人一銀幣算,也就兩百多金幣、三百不到。會議廳裏響起一陣吐氣聲:這點兒錢,在場眾人每人扔一把錢,直接就覆蓋了。哪位紳士兜裏,掏不出三五個金幣的?

哦,法師們可能掏不出現錢。他們更習慣掏法師徽章,支付貢獻點……

會議廳氣氛一松。小胡子官員繼續道:

“其次,接受院外救濟的貧民,應該也掏不起錢,需要當局幫助。這批人的數量是……”

院外救濟,是濟貧制度的實施方式之一。許多貧民並沒有住進濟貧院,而是領取每周的現金救濟,以及定期實物物救濟,包括衣服、食品、被子、燃料等,有時甚至提供租金救濟。

這個人數就不太好統計。好在,尼維斯城實行濟貧制度幾百年來,已經積累了充分經驗。每年用於每個貧民的救濟金,平均在1金幣左右。只要算一算歷年經費,就能得出大概結論:

“約莫4萬人上下。”

也就是說,整個尼維斯城,每25人當中就有一個,窮到需要領救濟糧填飽肚子,領被褥過冬。指望這些人掏出每人1銀幣,顯然絕對不可能。這筆錢,是必須要市政廳出的——

“我同意由當局承擔。”

“同意。”

“同意。”

贊同聲參差不齊地響起。主持人抓住機會,舉槌一擊:

“所以,在接受救濟的赤貧者當中,實施強制接種,費用由當局負擔,這個建議,有沒有人反對?”

沒有人反對。4萬人所需,不過四千金幣,比起八九十萬、哪怕八九萬金幣,不過九牛一毛。哪怕貴族老爺不出錢,全城的富商分攤,也是輕輕松松:

少吃幾頓大餐、少買兩件衣服的事兒罷了,不至於出不起。

而且說實話,赤貧者也是有價值的。大人先生們看得清楚,設立濟貧制度,養著這些赤貧者,除了依照神的教誨,安撫貧民,增加社會穩定之外,也有實際的價值:

住在濟貧院裏的那些人,每天都需要不停勞作。即便六七歲的孩子,也要分揀線頭、編織纜繩用的麻索,做種種力所能及的活兒;

接受院外救濟的,那點口糧根本不夠吃。想要拿到救濟,就要按照濟貧所的指引,去一些作坊、店鋪,幹最苦最累的活兒,為自己掙一口飯;

至不濟,這些赤貧者,還能生孩子呢!孩子長大了,能進工坊,能當兵,還能去新大陸占地盤!人口,是這個社會的重要資源!

相對而言,每人再扔一個銀幣,一次性支出,保證之前的每年一個銀幣不掉進水裏,不虧!

“接下來,當年新生的嬰兒,實行強制免費接種制度,有人反對嗎?”

這個也沒人反對。一個嬰兒因為天花夭折,就意味著母親要再生育一次,占用一個育齡婦女一年的勞動時間——勞動價值已經遠遠超過一個銀幣。更不用說這個世道,見鬼的孕產婦死亡率……

反正整個尼維斯城,一年也就幾千名嬰兒出生,幾百金幣的事兒,出得起。

“與人群密切接觸,可能傳播天花的工作者——比如馬車夫,搬運工,餐館仆人,洗衣女工,裁縫,制衣、制作毛毯作坊工人——實行強制接種,有人反對嗎?”

會議廳裏一片靜默。格雷特左右望望,很是明白大人先生們的心思:這些工作者,都是最容易傳染疫病的,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最好不要反對……

嗯,全城範圍,短時間內立刻強制接種,實施可能性不大。特定人群強制接種,覆蓋最需要保護的那一部分,計劃通!

格雷特給自己點了個贊。看見小胡子市政官員結束發言,他舉起手,補充了一條:

“還有就是——出發去新大陸的人群,在登船之前,應該先行接種牛痘,這個有人反對嗎?”

“新大陸那些土著才是抵抗力最差的!放過去一個天花患者,運氣不好,一個聚居點能死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