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第 62 章

從漠南蒙古三公主府中發出來的兩封急信, 中間僅僅相隔了半日的功夫就一前一後送到了乾清宮。

梁九功從風塵仆仆的護衛手中接過兩封插著雞毛的蒙古信件,將其並排放在了禦書房的禦案上,確保萬歲爺回宮後可以一眼瞧見, 而此時正值下午, 康熙領著留守在京城中的兒子們和大孫子待在宮外京郊的試驗田裏。

之前康熙將在後世買的各類種子, 分成許多份運送到不同省份交給農事官種植,就是想要觀察一下後世種子的普適性,在不同土地上的生長情況。

如今距離春耕結束也有兩個多月了,埋進濕潤泥土中的各種各樣的種子都已經陸陸續續的發芽,春風一吹、夏雨一淋, 三百多年後的種子在大清的土地上勃勃生長著。

康熙雖然已經收到了許多外地農事官對新種子生長記錄情況的折子,但不親眼瞧見後世種子的生長模樣, 他終歸是不放心的。

四月中旬的時節,京城中的氣溫是要比蒙古大草原上熱一些的。

今日難得騰出空閑的康熙遂換上一身靛青色的常服,戴著黑色的瓜皮帽。

除了躺在搖籃小床中睡覺的小十七外,他大手一揮就把太子殿下、直郡王、誠郡王、四貝勒、七貝勒、八貝勒、老十二、老十三、老十四、小十五、小十六,還有他最疼愛的大孫子, 全一並拉來了京郊試驗田。

下午申時三刻的太陽漸漸開始往西挪,康熙一行人走在兩邊長著野草的黃土路上,初夏的風將這些人的衣角微微吹起。

三歲多的小十六初次隨著父兄們與大侄子出宮,來到這視線開闊、風吹麥浪的田野間,瞧什麽都是稀奇的, 小手中捏著一個綠色的狗尾巴草都能樂顛顛地在坑坑窪窪的黃土路上邊走邊跳, 嘴裏還哼著不成曲的歡快小調。

相比較而言,比他小了一歲的嫡長孫顯得倒是更加穩重些。

虛歲兩歲的長孫殿下穿了一身與他阿瑪同款同色的淺藍色小袍子, 還未剃頭的烏黑頭發被梳妝宮女從頭頂處開始編辮子一下子編到了發尾,在發尾處用珍珠紅繩纏了一下做辮穗, 腦袋上戴著一個寬帽檐的涼帽,唇紅齒白、眼神黑亮的小奶團子倒騰著自己的兩條小短腿亦步亦趨的跟在他阿瑪旁邊,等到實在走不動了,才會仰頭、伸出兩條短胳膊,讓太子爺抱。

金色的太陽光照射在他脖子的金項圈上,發出來明晃晃的光暈。

領著兒子、孫子一路往前走、一路四周看的康熙在一處麥田前站定,背著雙手,眯眼打量著生長在田地中綠油油、顆粒飽滿的麥子。

麥子現在已經長到成年人膝蓋那般高了,夏風吹拂間,麥穗亂顫,麥芒相接,麥浪翻湧,一個個隨風搖動的大麥穗瞧著別提多喜人了。

陪侍在帝王、皇子、皇孫身旁的農事官與伺候這些莊稼的老農們望向田地時,眼中也都閃現著奇異的亮光。

他們這些人長年累月的與土地打交道,更甚至有的老農們種了一輩子的田了,今歲也是頭一次碰上這般好的糧種。

一個年約五十出頭,額頭上擡頭紋深深,身上穿著粗麻短打、皮膚黝黑發亮的老農忍不住看向衣著富貴、儀態不俗的康熙小心翼翼地開口詢問道:

“老爺,小老兒能問一下像這麽好的麥種,明歲還有嗎?”

聽到老農的話,康熙轉頭望去,用手捋著自己下頜上的短須,笑著說道:

“這茬麥子種出來的麥穗,等成熟采割後重後,一粒麥子都不會用來吃,全部留種,明歲自然是繼續用這茬種麥結出來的種子繼續種田的。”

“那就好,那就好,小老兒可真是太稀罕這年的種子了。”

聽到康熙的回復,老農一張臉都笑得皺成了菊花。

“老爺爺,這年的麥種與往年相比好在哪裏啊?”

走累了的弘晞被胤礽側著抱在懷裏,一臉好奇地看向說話的老農奶聲奶氣地笑著詢問道。

他前世是個長在鋼筋水泥、高樓林立中的城市孩子,去農田中的機會甚少,只知道現代的小麥比古時候高產,但除了高產這個優點外,具體現代小麥有哪些壓倒性的優勢他還真是懵懵懂懂。

聽到大孫子/兒子/侄子的問話,康熙、胤礽、胤禔、胤禛等人,甚至捏著狗尾巴草轉動著玩兒的小胤祿都仰著頭將目光給移到了老農身上。

一下子被這麽多富貴人的視線望著,老農不禁有些緊張。

站在其中的農事官正想開口替憨厚巴交的老農解釋。

老農就伸出粗糲、手指上長著裂口與厚繭子的大手撓著鋥光瓦亮的腦門,不好意思地笑道:

“小少爺這問題,小老兒一時半會兒也對您說不出個條條框框來,不過從我多年伺候麥子的經驗看,今年的新麥種,麥穗飽滿、顆粒多,一個麥穗上結出來的麥粒能抵得上往年三、四個麥穗那般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