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萬國來朝

這些外國使臣穿著不同的服飾、長相也差別很大。

他們之中有金發碧眼的歐洲人, 有虎背熊腰、長著滿臉絡腮大胡子的沙俄人,還有一部分人腦袋上纏著頭巾、皮膚呈現淡棕色是來自南邊的印度、緬甸與暹羅等地的。

他們目含驚恐的瞧著站在禦階之上的康熙等人,互相扭頭對視間傳達出來同樣的意思:神秘的東方力量果然是名不虛傳!

早年前曾暗自打過壞主意, 妄圖靠著輸送鴉片前來攫取大清財富的英吉利人更是被眼前“大變活人”的一幕給嚇破了膽, 他們冷白皮的膚色變得愈發慘白、滿額頭冒冷汗, 拼命將腦袋往下垂,恨不得當場縮成一個不起眼的球,咕嚕咕嚕的滾出去,好來躲避上首傳來的各種各樣的打量視線。

執政六十一年的康熙大帝對歐洲諸國是有很強的震懾力的,如今他的孫子的政績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本就好戰的乾隆在執政中期後, 變得愈發愛打仗了。更讓外國人驚恐的則是,他不僅愛打仗還非常擅長做遠征指揮官。

二十年前的清俄一戰, 清軍打得毛子們嗷嗷叫,沙俄女皇更是氣憤的頒布國書臭罵乾隆皇帝不要臉,“不要臉”的乾隆皇帝從精明的女皇手裏奪回了雍正朝被割去的土地。

十幾年前的倭國海戰又讓世界瞧見了大清不俗的水師力量。

十年前,緬甸野心勃勃的貢榜王朝在中南半島稱霸,把暹羅滅了並入自己的國家後又入侵雲南, 清軍在兩國邊境線上開啟了保衛戰,坐鎮於京城的乾隆皇帝遠隔大半個國家遙遙指揮。

弘歷吸取了在後世瞧見的史料教訓,面對此時空中這場遲來的清緬之戰他顯得十分有經驗,早在大軍出發前就讓軍醫配備了足量的能抵禦南邊瘴氣的藥丸。

因為戰前準備充足、再加上乾隆這個總指揮官知曉戰局,遊刃有余的精準打擊, 使得這場清緬之戰不像是歷史上記載的那般斷斷續續的打了七年, 四次戰爭,清軍最後雖然贏得了勝利卻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而是一戰定勝負,半年的時間, 清軍大勝,緬軍慘敗,中南半島的□□勢也被此戰給大大的改變。

戰爭的勝利不僅使得乾隆皇帝收復了早在明朝萬歷年間就被緬甸掠奪走的孟養、木邦、蠻暮(蠻莫)等土司,還使得剛被滅國的暹羅獲得了喘息的時間、抓住機會又從緬甸中獨立①,而後轉頭投靠大清,成為清廷附屬國,同老撾、不丹、尼泊爾、錫金等一樣歲歲向愛新覺羅一族朝貢。

拋開這些武功不談,日漸老邁的乾隆文治也沒有隨著年紀的增加變得平庸。

民間歌舞升平、國庫豐盈,每隔兩年朝廷都會減免一部分賦稅,硬邦邦的水泥路像是蛛網般覆蓋在了黃土路上。

舉國上下都在修路搞基建,一座座廠房在各省郊外拔地而起,廠房多了,用人自然而然也跟著增多了,諸如紡紗、織布、刺繡這種手藝活只能手巧的女子幹,有需求自然得滿足,有機會明眼人也會緊緊抓住。

八年前,皇家科學院研制出來來一種名為“飛梭”的東西,飛梭的發明使得織布速度翻倍的提升,在深受乾隆皇帝疼愛的和敬、和嘉、和靜、和恪、和孝五位公主的推動下,一些皇家紡織廠中擴大了女工的數量,其余民間的紡織廠也跟著有樣學樣,廢除纏足後的女人們得到了來之不易的就業機會,腦子清醒的女人們越來越多走出家裏做工。

這時,擺在面前的問題就又冒出來了。

在如今識字率普遍低的情況下,男子們讀書的都不多,女子認字的就更少了,可女子們做工時避不可免的也會碰上文字。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七年前外城裏建設了第一座女子學院。

女子學院剛剛建成,一種名為“蒸汽機”的東西橫空出世直接將大清這輛放在馬車上快速奔跑的國家給挪到了汽車上。

蒸汽機如一個加速器般推著各種各樣的器具進行升級換代。

乾隆五十四年春,第一輛乾隆牌的四輪蒸汽車行駛在了京城平坦的水泥路上。

此時剛剛學會騎兩輪自行車的百姓們望著四輪蒸汽車驚得瞪大了眼睛。

等三年後。

百姓們已經習慣看到四輪車與兩輪車在水泥路上跑來騎去時,乾隆五十七年秋,大清第一條鐵路建成。

此鐵路名為“京盛鐵路”,從京城東郊起直達關外的盛京。

乾隆五十八年春,第一輛擁有三十二節車廂的蒸汽機車生產成功。

去年年末,京盛鐵路正式投入使用。

關內、關外的老百姓們提著大包小包、拎著大箱小箱、驚奇又欣喜的坐著行駛起來會在鐵軌上“狂嗤狂嗤”響、頂部“嘟嘟嘟”冒著白色水蒸氣的綠皮列車,看著玻璃窗外白茫茫的雪色,在關內外自由的往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