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南巡開啟

金甌永固杯, 杯如其名,是宮廷造辦處用純金打造的鼎形酒盞,金匠們以夔龍頂珠為雙耳, 金象踏地為三足, 在杯身上使用了珍貴的點翠工藝, 還將不少漂亮的珠寶鑲嵌在了浮雕的花紋上。

整個酒盞單看外觀就顯得奢華極了,不過比外表更重要的乃是這個金杯的內在。

金杯象征著“江山永固”,政|治意義頗為重大,是清朝帝王在宮廷新春典禮上專用的酒盞禮器,一年也就在群臣跟前亮相這麽一次。

如今帝王在大庭廣眾之下將金甌永固杯遞給了太子, 萬歲爺這究竟是何意啊?!

納蘭明珠平和歡愉的心情陡然下降,用眼角余光瞥了一眼站在身側的索額圖, 瞧見赫舍裏這老匹夫也是一臉錯愕又難掩驚喜的模樣,他不由捏了捏捧在雙手中的酒盞,斂眉抿唇深思。

弘晞的瞌睡蟲也被眼前這驚人一幕給驚跑了,他眼睛眨也不眨的瞧著自己阿瑪手中的金杯。

“金甌永固杯”,他上輩子就曾跟著爺爺、奶奶在故宮博物院裏見過了, 只不過那時這金杯是乾隆下旨令宮廷造辦處制造的。

他如今還能回想起來,當時奶奶站在厚厚的玻璃櫃前給他講:乾隆爺非常重視金杯的制造流程,每道工序,每個細節圖樣都曾一一過目,在乾隆早年時共制造了三只金杯, 晚年時又命造辦處制造了一只, 前後加起來共四只的金杯在乾隆帝駕崩後就在之後的帝王手中代代相傳,直至最終王朝覆滅, 兩只留在了國內的博物館,兩只流落到了海外。

而在這方世界裏, 目前宮裏這唯一的金杯乃是在康熙八年,他汗瑪法剛剛鏟除鰲拜親政,自己嫡親的大伯(承祜)也出生後,雙喜臨門,龍心大悅,帝王親手畫了金杯圖樣交給宮廷造辦處制造的。

金杯在頭頂廊檐宮燈的照耀下散發著朦朧的光暈,胤礽也低頭瞧著手中的帝王專用禮器,屠蘇酒的溫度透過杯壁傳進他的手心裏,暖的他手心熱乎乎的,一顆心也“砰砰砰”直跳。

“汗阿瑪。”

他不解地看著自己父親。

康熙右手微擡對胤礽說,同時也是對著底下的眾人道:

“今歲前兩杯的祭天酒與祭地酒就讓太子來吧。”

群臣聞言心臟皆是重重一顫,捧在雙手中的酒盞也是微微一抖,仔細聽的話,喜慶隆重的禮樂聲都出現了一個微不可查的停頓。

胤礽也按耐下心中翻湧的情緒,在底下兒子、兄弟們、文武百官的注視下神情恭敬的將手中的第一杯屠蘇酒高高的潑向麻麻亮的天空,又將第二杯屠蘇酒彎腰潑在腳下的青石板地磚上,隨後俯身將捧在雙手中的酒盞再度呈遞給了老父親。

康熙將第三杯屠蘇酒自飲,底下的眾人才跟著雙手發顫的將捧在手裏的酒盞送入口中,每個人的心中此刻都像是打鼓般,七上八下的平靜不下來。

溫熱的酒水順著喉嚨往下滑,納蘭明珠卻覺得像是赤腳踩在結冰的河面上仰著脖子在喝冰水般,感受不到一丁點兒酒水的熱度,再聯想到幾日前宮裏傳出來新春佳節過後惠妃娘娘就要出宮到孝莊文皇後陵園內侍奉一年的消息,他一下子就感覺入墜冰窖,從頭到腳都變得冷颼颼的,腦海中也充斥著幾個大字:這頭上的天要變了,天要變了啊!!

以索額圖為首的太子黨官員們則齊刷刷的眼睛亮了,覺得盼了多年的新日總算是看見騰空的希望了啊。

消息傳到後宮時,本就郁悶不已的惠妃一下子就急得昏倒了。

心思各異的眾人在一片恍恍惚惚裏度過康熙三十九年的大年初一。

初二與初三也在忙忙碌碌的各種清宮祭祀典禮裏度過。

初四上午,宮人們將掛在各宮裏用木板雕刻的新春對聯一一取下收入庫房。

初五送神結束。

初六清晨在噼裏啪啦的鞭炮聲裏,帝王開啟新一年的禦門聽政,皇子、皇孫、公主與宗室格格們開課,民間商鋪開業。

待到元宵佳節也慶賀完後,新春就結束了。

過年期間受到雙重暴擊的惠妃像是驟然間蒼老了好幾歲似的,在春寒料峭的正月底,臉色蒼白、黑眼圈極重的,被親子直郡王與養子八貝勒一左一右攙扶著,在北邊的神武門外坐上馬車,一路碾壓著積雪朝著昭西陵而去。

納喇氏一坐進車廂裏就忍不住雙手掩面而泣,一顆顆淚珠子隨著顫抖的雙肩從下巴上滑落到衣領上,打濕了鑲嵌在領口處的白色狐狸毛。

誰能想到,這爭來鬥去幾十年,到頭來,卻落下個晚節不保、裏子面子輸了個精光的落魄結局,人居高處時總會被眼前的繁華迷了眼,一朝不慎被打落枝頭了,才有心思反省過往,可奔五的納喇氏左思右想都捋不清楚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岔子,才使得她原本應該燦爛一片的前程蒙上了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