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6章 太平輪沉沒(續三)

太平輪是上海中聯輪船公司的一艘豪華貨輪,老板叫蔡天鐸。

國共內戰後期,大批人逃離內地,1949年1月27日,太平輪搭載著一批乘客去往台灣,在舟山群島附近與一艘船相撞沉沒,932人遇難。

其中有很多果黨的官員名流。

而蔡天鐸陷入賠付官司導致破產,到了台灣做起了律師,後來生了個兒子,叫蔡康永。

海峽兩岸出過不少“太平輪海難”的文藝作品,白崇禧的兒子白先勇寫過小說《謫仙記》,被謝晉拍成了一部電影《最後的貴族》,原本想讓林青霞當主角,沒成功,換成了潘虹。

如今,吳宇森又拍了《太平輪》。

小馬奔騰是主要投資人,其次還有遊族影業、中影、華誼等等。成本4億,章子怡、金城武、黃曉明、宋慧喬、長澤雅美等等,連客串的都是大牌。

拍大片嘛!

兩部《赤壁》還沒被坑夠,不知道怎麽就這麽迷信吳宇森,巴巴的又趕著送錢。最迷惑的是,《太平輪》也分成了兩部上映。

在11月末的時候,韓寒《後會無期》率先亮相。

影評人不待見這部片,姚遠卻覺得還不錯,甚至是韓寒最好的一部電影,最後拿了6億多票房。

12月初,《太平輪》就轟隆隆的開過來了。

然後,嘩!

沉的毛幹鳥凈,底都不剩。

“節奏慢,鋪墊太長,船都沒看著就結束了!”

“拜托!我們是來看海難和大特效的,誰要看你黃曉明和宋慧喬談戀愛啊?何況談的還那麽爛!”

“什麽戰火中的思念啊,一生的等候啊,都是老古董的愛情模式,對現在的年輕觀眾來說太矯情了。”

“吳大導就像一個早已被時代淘汰,還孜孜不倦給年輕人講道理的老先生,拍出了一部匠氣十足,工整嚴格又無聊沉悶的電影。”

“媽的!花錢看了129分鐘的預告片,船呢?”

《太平輪》上映第一天,院線給予厚望,排片高達34.61%,但平均上座人數只有16人。

院線是最實際的,第二天排片狂降,第三天已經到了8%。

而有於佳佳攪混水,在網上痛罵,讓影院不排片,連帶著很多原本的潛在觀眾也放棄了觀影。

上映一周成績出來,才7000萬票房,比歷史上更爛。

與之相反,寧浩的《心花路放》同期上映,節節攀升,口碑票房俱佳。

“這是一部經得起時間打磨的電影,寧浩以一個三俗的獵艷之旅的軀殼,包裝了一顆追求藝術的良心。”

“寧浩是一個高水準的拷貝達人,他模仿蓋裏奇、科恩兄弟都能照虎畫虎,這一次的《心花路放》,有人說他像賈德-阿帕圖,這種高水準的不同題材的適應性,讓寧浩成為青年導演中最有商業號召力的一位。”

“《心花路放》是一鍋重口的麻辣燙,其實它是一碗溫暖的心靈雞湯。辛辣可口的外衣,苦口良藥的功效。”

……

“哦哦!”

“不好看!不好看!”

杭州一家影城,《太平輪》放映結束,吳宇森親自登台路演,結果底下一片倒彩。

主持人縮短流程,匆匆完事。

吳大導下台就黑臉,嘴裏嘀咕著連休息室都沒去,直接上車走人。張家振陪同著,勸道:“不要動氣,你好容易才撐過來。”

“我沒事,我只是搞不懂,怎麽好像突然就不一樣了?以前我的片子多受歡迎,現在卻被人罵!”

他確實搞不懂,或者不肯承認自己被淘汰了。

在香港這些導演裏,他是比較明顯的打壓內地演員的一個,讓內地明星作配,捧港台咖。

《太平輪》其實早就籌備了,怎奈他患了淋巴瘤,因為治療耽誤拍攝。《太平輪》的投資方變來變去,從台灣公司換成了大陸公司。

他增加了內地明星的比例,還讓章子怡當主角,誰成想觀眾不買賬,這讓他更氣。

回酒店的路上,張家振沒怎麽吭聲。

吳大導察覺不對,問:“發生什麽事?”

張家振把原委講了一遍,道:“99的條件通過那些人之口,明明白白的擺在那,誰敢答應?江志強抽身走了,我也不敢出頭,但打又打不贏,沒辦法,耗著。”

“那要耗到什麽時候?”

“耗到我們樓塌了,耗到他們起高樓,耗到他們宴賓客,不過也沒多久,再過幾個月就是金像獎……”

“金像獎!”

吳大導也明白了,如果這一連串的對壘是過程,金像獎便是“斬將奪旗”的哪杆旗,最終將不再屬於香港人。

“你快70歲了,身體又不好,該退就退吧。”

張家振又勸。

“我還想拍戲啊!我怎麽能退?”

“哈!《太平輪》撲成這樣,誰還會給我們投資?你我相識三十年,從香港到好萊塢又到大陸,經歷過那麽多,但這次真的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