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趙村兒大隊。

劉三妮兒不算是土生土長的趙村兒人。

事實上, 整個趙村兒大隊都是戰後慢慢搬過來的。

從一開始的十幾個人,慢慢變成幾十個,過百……然後又發展成現在的規模,劉三妮兒除了這幾年缺席, 之前趙村兒大隊從無到有一點點兒建立的過程, 她都參與了。

現在, 村子是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不過還沒有徹底翻新,沒了從前的影子。

劉三妮兒跟熟悉的鄉親們一說話, 乍一回來時產生的陌生感就像是一股煙兒嘭地消失, 第二天, 老太天就如魚得水地重新迅速融入回大隊。

她家裏啥都有, 糧食菜都不缺,都是余大舅、余三舅,還有趙柯家送過去的。

但大舅媽高玉蘭和二舅媽方紅都沒讓老太太開火,回來的頭兩天, 頓頓來叫他們去家裏吃飯, 順帶還捎上趙柯母女。

余秀蘭不白吃兄弟家的飯菜,過來都帶點兒口糧,但總在人家吃也不合適,而且老媽回來,總得招待招待。

於是,今天在余大舅家吃完晚飯, 她就提出明天去她家吃。

老太太嫌棄她:“你做那玩意兒, 給豬吃豬都沒胃口, 可憐我外孫女, 越來越瘦, 小臉兒蠟黃的……”

趙柯在旁邊兒點頭如搗蒜,故意附和:“就是,自從我爸去省城,我這日子就可憐了……”

余秀蘭戳她腦袋,“少在那兒煽風點火,我伺候你還伺候出錯了,也沒見你孝順孝順我。”

趙柯道:“我想孝順啊,你不是不用嗎?”

“我還想多活兩年呢,讓你個敗家玩意兒霍霍東西,還不如吃我自己做的豬食。”

趙柯聳肩,那這就怪不到她了。

以前他們家都是趙建國和趙棉做飯,倆人都不在家,就母女倆自己做。可惜,同樣的粗糧,趙建國和趙棉做出來帶著糧食本身的醇香,她們做出來就是剌嗓子。

但趙柯比余秀蘭舍得放油,她自認為比親媽做得香點兒。

余秀蘭警惕她“敗家”,成天看廚房看得死緊。

趙柯不做,偶爾會玩笑兩句,不會見天兒地挑剔“不好吃”。

大舅媽高玉蘭拿出她珍藏的瓜子兒,放到炕桌中間兒,盤腿兒坐下,笑得一團和氣,“那我讓你們娘倆直接到家來吃飯,你們還不來,也不差你們一口吃食。”

“我們又不是沒家,哪能總在親戚這兒蹭。”余秀蘭說著又擠兌閨女,“村兒裏本來就說她不好找對象兒,啥啥都不會,還主動暴露,那不送上去讓人笑話嗎。”

大舅家的大兒媳文秀兒又洗了一盤柿子,端進來,笑道:“現在誰還會說啊,趙柯這麽有本事,那點兒小事兒做不好有啥的,事事都行,讓別人沒法兒活了。”

高玉蘭誇趙柯,“趙柯這麽聰明,要是想學,指定能學好,咱們是沒必要浪費那個時間在做家務做飯上。”

趙柯贊同地點頭,“還得是我大舅媽向著我。”

“可不是,從小我就覺得趙柯行。”

她以前可不是這麽說的。

她以前也沒這麽大方。

劉三妮兒樂呵呵地磕著大侄媳婦兒家的瓜子兒,“看見你們都好,我真是開心,他們兄弟倆早去的爹媽要是知道,肯定也高興。”

余三舅一家此時走進來。

高玉蘭咯咯笑道:“老三他們家過來了,我們也是沾老三的光,天天不著閑。”

余三舅道:“那得是沾伯娘的光,要不是伯娘支持我去學木匠,大嫂可沒有現在不著閑的日子。”

“對對對,都是伯娘領導的好。”

不閑著,就是有的掙。

人吧,都是這樣兒的,眼界提上去,兜裏鼓起來,就不計較那仨瓜倆棗的了。

以前,公社軸承廠的工人就是大夥兒心裏頂好的工作,趙柯在那兒上班兒,村裏人嘴上心裏全都羨慕。

如今,當工人,工作體面也輕松,但趙村兒大隊的社員們互相一合計,去工廠掙錢,沒有大隊的工分,磚窯、養豬、莊稼的分紅,肯定都撈不著了,那還沒有在大隊出大力掙得多。

之前酸菜廠的名額,余家絲毫不惦記。

大隊又是養豬場,又是承包酸菜廠,現在剛蓋出學校,加上附近婚嫁打家具……余家木匠活的單都排到年底去了,一天到晚的忙。

兩家人一起幹,余三舅不藏私,不計較,一起幹活兒,掙的錢都是平分,還教侄子們手藝,大舅家占便宜,她心裏明鏡兒的,人就越來越和氣。

兄弟、妯娌、婆媳之間,摩擦都少了。

老太太看他們這樣兒,也閑不住,問趙柯:“有啥事兒用的上我,給我安排安排,我這把老骨頭得多活動,不然人要待廢了。”

趙柯故意作出警惕的表情,“您老當益壯,這婦女主任我可不撒手。”

劉三妮兒說她,“一個婦女主任,就知足了?你還真要一輩子窩在咱們這趙村兒大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