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用人之道(第2/2頁)

“某懂了!”候君集長身一禮。

“靺鞨之地,是天下間最肥的土地。世家會去開荒,會去種田。他們自然會從你的防區經過,保證他們的安全,換取一定的錢帛。”

李元興說一句,候君集就點了點頭。

“記得三個原因。第一不要與高句麗硬拼,你的任務是消弱。搶東西,搶奴隸都是你的本事。戰損要小,無論是咱們唐軍,還是靺鞨或者契丹。任務是消弱!”

李元興講消弱說了兩次,他不是怕候君集不遵守,而是在利益面前會不顧一切的向前突進,一但受到了巨大的損失,那到靺鞨與契丹的心態就會有變化,只有在順風戰的前提下,才會慢慢的磨合出一個外籍軍團來。

候群集點了點頭:“某明白,消弱。”

“第二,幫扶靺鞨,壯大可以對抗契丹。這樣你在控制三族的問題上會輕松許多。幫助世家用最快的速度漢化靺鞨,你應該知道本王的理論,在一個沒有歷史,沒有文化,沒有傳統,沒有信仰的民族會如何?”

李元興說完,候君集又站了起來:“某領命,靺鞨最多五年,就是我大唐一道!”

“很好,就是這個目標。只要三族問題處理好了,本王許你一個開國公!”

後世,候君集本身就是開國公,大概在貞觀三年左右加封的,現在李元興許下的完全就是空頭支票。

不過一個開國公的許諾,依然讓候君集非常的動心。

“最後一點就是,你要給本王練一支百戰騎兵出來,無論是我唐軍的,還是契丹、靺鞨的。五年時間,二十萬軍馬。”

“領命!”

這樣的命令還有什麽可猶豫的,候君集沒二話就接受了。

“回家去看看,再去李尚書府上拜訪。”李元興這是要送客。

候君集起身行禮後離開了,他在接到調兵命令之後,真正是有些迷茫。現在大唐的兵權說是在兵部,不如說是在大唐秦王李元興手中,如果不問個清楚,候君集怕是會不安心的。

特別是大唐與突厥的大決戰,因為突生變故,所以他們五支騎兵等於是白跑了。

但功勛卻還一樣有。

眼下,只將他一支騎兵留下,候君集本就是一個多心的人,不能不問。

來到秦王莊,候君集知道了三個原則,一是保李道宗鹽田,這就是錢路。二是消弱高句麗,為日後一舉平了高句玉打基礎,順便訓練騎兵。第三點,候君集的理解就是,不要有婦人之仁。

至於像,候君集認為這是針對大唐之外所有人。

你靺鞨臣服大唐,你的兵聽話,你就是半個大唐人。反之,就不是。

候君集離開了,李靖那裏他自然是要拜訪的,那是大唐兵部尚書,李元興對他的命令自然也要匯報一下,順便聽一聽李靖的點評。

在貞觀初年,候君集還是相當低調的,因為他知道他還沒有與其他人叫板的實力。

李元興坐在會客廳,捧著茶杯沉思著,心想著對候君集的安排還有什麽不到位的地方。將柴紹調到平州,本身就是對候君集的克制,讓候君集不敢無法無天的亂來。

那麽,誰才最合適坐鎮青州呢!

是完全交給李道宗,還是另選一將。

李元興考慮的是戰略問題,現在他最關心的三個點,分別是涼州、豐州、平州。

這個平州就是後世北京以東,靠近渤海的一個城市,大約在今河北盧龍縣。是東壓高句麗,北壓契丹,西監幽州。

日後,可以說這裏就是三族最重要的交易區。特別是來自高句麗的奴隸。

武曌其實早就到了,聽到候君集來了便一直在外等著。

一直到候君集離開,她才獨自進了會客廳,看著幕布上那還沒有關的地圖對李元興說道:“史書記載,候君集此人貪心的厲害呀,而且野心巨大。”李元興笑著向武曌招了招手:“還一點,候君集的能力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