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四十章,資本的兩面性(第2/2頁)

“陛下,南京之事只是偶然發生,也是南京那些大工廠主有意為之,故而才險些釀成大禍。”

“這僅僅只是個例,並不具有普遍性,我大明人歷來極為重視自己的信譽,重視家族的信譽,猶如鳥兒愛惜自己的羽毛,不敢有絲毫的汙損。”

“據臣所知,在年底的時候,有很多商行其實是虧錢了,但即便是虧錢,大家依然會選擇傾盡一切辦法來籌集資金,將工人的工錢給發下去。”

“如果有人不給工人發工資,則名聲損毀殆盡,不僅僅再也招不到人,而且還會遭到諸多同行的鄙視,大家都不願意和其合作。”

“再者,工廠、作坊、商行等等的經營過程當中,對資金的需求非常大,按月發放工錢的話,這會導致很多工廠、作坊資金緊張,運轉不暢。”

“所以臣以為沒有必要出台強制性的法律,我大明人信譽為天,將信譽看的比自己的命都重要,斷然不敢失信於人,更何況即便是出現了失信之事,也還有朝廷出面保護勞動者的權益。”

劉健第一個站出來表示了反對。

他家最近在老家河南這邊新辦了一個大紡織廠,用工數量足足有兩萬多人,再加上原先辦起來的工廠,麾下足足有幾萬人在為他們家做事。

這工廠裏面工人的工錢如果一個月一發的話,會帶來很大的資金壓力,如果一年一發的話,幾萬人的工錢可是一筆非常龐大的數字,即便是放在銀行裏面吃利息都可以憑空生出很多銀子出來。

他當然是反對出台這樣的法律,一個月一發,他們家可不是劉晉、張懋他們這些人,財大氣粗,資金雄厚的。

“是啊,陛下,我們大明人最重信譽,信譽二字值千金。”

“其實不單單是工人的工錢,這貨款方面,很多時候都是一句話就可以了,任何私信之人,都很難立足於我大明。”

“沒必要出台專門的法律來規定此事,大家靠信譽辦事,反而可以節省很多的麻煩。”

張懋也是跟著表示了贊同。

老張家麾下的產業很多,大大小小的工廠,單單是英國公家獨資的工廠、商行、種植園、牧場、莊園等等就有很多,麾下可是有十幾萬人在為老張打工,妥妥的大明超級資本巨鱷。

這要是按月去發放工錢的話,每個月都發出去一筆龐大的資金,他更喜歡還是按年來發放,大量的資金留在自己手中,存在銀行也好,用來投資擴產也好,選擇的余地都在自己手中。

可是如果要發下去的話,這錢就在工人手中了,不是自己說了算了。

“陛下,劉公和張公所言有理~”

“臣也以為沒必要出台相關的法律強制性要求按月發放工錢。”

“工人基本上都是在工廠裏面吃住,包吃包住之下,工人基本上不需要花什麽錢,到了年底一次性拿到一年的工錢,這錢就積攢在一起,不會亂花掉。”

“可是如果按月發放的話,很多人都會胡亂的花錢,甚至於有人拿錢去賭博,一夜間輸掉自己辛辛苦苦賺到的辛苦錢。”

李東陽也是站出來說道。

老李家現在可是非常需要錢,自從聽到劉晉說波斯灣是個好地方之後,李家就加緊了在波斯灣這邊擴張,這需要大量的銀子。

李家的工廠都在拼命的給李兆蕃輸送銀子,這要是按月發放的話,意味著李家手中要少掉一大筆的資金,對殖民地這邊的擴張可是有很大的影響的。

“是啊,臣等也以為此舉不妥~”

其他的大臣也是跟著紛紛點頭。

家家都有大型工廠,麾下都有大量的工廠,都巴不得這工錢一年一發呢,還來一個月一發,這劉晉是腦袋被門給夾扁了嗎?

你劉晉麾下大大小小的產業不知道有多少,麾下的工人都有幾十萬,你是一直以來都一個月一發,可也別拖著大家下水啊。

你劉晉財大氣粗,錢多的沒地方花,我們現在可都非常需要銀子啊,再多的銀子都不夠我們用的,你竟然還要弄這個事情出來,這不是給大家找事做嘛。

我們又不是江南的那些人,盡管放心,我們肯定是可以足額發放工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