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神道六法封(第2/2頁)

就函夏大地現有的神祇記載,尚且沒有任何一位神祇,是單純依靠玉封登臨七品以上神位的。

並且,絕大多數玉封的神祇,後期都會被香火願力挾持,化作信眾心中的形象。

這也是彌羅不看好玉封的原因。

說到底,【引渡使】和【勾魂使】兩位鬼差的根本,來源於彌羅的伴生之寶,要是真的被香火願力改變,還不知道會引起什麽亂七八糟的事情。

既然有更安全的方法,他何必去進行危險的嘗試?

不清楚其中內情的錢志文,對彌羅這話的感官非常好,點頭道:“彌羅所言甚是,神道同我所學儒道一般,都是人間正道,穩紮穩打便可,何必求那些外道?玉封之法看似是捷徑,可日後想要再行冊封,便多了許多流程,對比起來,得到的遠遠比不上失去的。”

說完,錢志文思索了一會兒,又道:“只是,你那兩尊鬼差若是以靈牌的形式,放在山門角落供奉,那些魂靈就不好同鬼差放在一起。配殿之中,便要有一間供奉救苦度厄真君為主神,左右可以供奉壺公仙翁和佑嗣臨水夫人。”

彌羅聞言,暗暗點頭,壺公仙翁和佑嗣臨水夫人,也是南方道觀之中,時常供奉的兩位神祇。

二者前身皆為仙道修士,其中壺公仙翁原是荊州人士,因救濟多地百姓,驅散瘟疫,而受人供奉。

後得地方官員推薦,春官下發冊封公文,成為地方性神祇,享受香火祭祀,為正四品神位,經過多年傳播,信仰橫跨南方荊揚二州。

佑嗣臨水夫人,則是為了救人而死,得地方官員推薦,春官下發冊封公文,轉入神道。

初為六品神祇,後因庇護一方,時顯靈應,出入產房,庇護婦女,保護胎兒,廣受百姓愛戴,幾次加封,如今也享正四品神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