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妙有經(第2/2頁)

這一次,他又看了一些新的東西。

宮殿的下方,看似空無一物,實則蘊含諸多道則法理,那些道則法理,源自於玄台峰內諸多記錄下來的信息,重重疊疊,被金闕壓在下方。

言其有,道則法理非實質,無有其形,可稱非有,亦可謂妙。

言其無,道則法理源於物,萬物以此為基,則非無,謂之有也。

二者相合,可稱之為妙有。

‘金闕立於妙有之上,難怪稱之為《金闕無上妙有仙經》。’

彌羅自娛自樂,玩笑式的解釋《金闕無上妙有仙經》名字的由來,卻也大致明白了《金闕無上妙有仙經》的修行方式。

黃金宮殿本身蘊含了大量陣法、符箓,以及練氣的法門。

通過觀想,自然而然可以完成煉己築基的過程。

按照彌羅的推測,將金闕觀想完成,便能步入築基境。

而後觀摩金闕內黃金液體的流動,對應的就是煉精化氣的修行過程。

第一次動起來,便等同於孕氣,等到整個金闕都處在動態的狀態時,便等同於玉液,甚至凝真。

期間,應該還有某個對應凝真的法門,例如在宮殿內凝聚自身的神像。

至於像他現在這樣,明悟黃金宮殿下方諸多道則法理代表有無之象,進而展露妙有之意,應當就是對應凝真,或者玄光境的修行。

彌羅緩緩睜開眼睛,邊上的王養志感慨道:“三日,區區三日的功夫,你就將《金闕無上妙有仙經》前三篇全部學會,算是創造了我妙有宗的記錄了。”

“哦?那我們這一代,之前花費時間最短的是誰?”

王養志聞言,笑著指了指自己,道:“是我,當時我花了四十六天才完全弄明白,是你的十五倍多。這麽看來,你觀摩《太虛玄景妙有金章》花費的時間應該也不會太長。我當初是二十天看完前三篇,不知你又要花費多少時間。”

說著,王養志帶著彌羅去另一個房間,觀摩《太虛玄景妙有金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