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一念一金燈(第2/3頁)

這些金燈的光輝連成一片,原本微弱的燈火,突然變得有些溫暖。

原先在邊上和林道人交流的養真道人忍不住上前,看了看這些金燈,皺起眉,來到彌羅身邊,壓低聲音,問道:“師弟,你插手了?”

彌羅看了一眼養真,有些詫異。

而後,彌羅就聽到自家師兄傳音道:‘我的伴生之寶,你是知道的。在這邊上的時候,我能看到一些,聽到一些金燈裏的景象和事情。剛才,那位女子我能感受到她其實是有怨恨的,那股怨恨的成分非常復雜,包含了一定針對那位老者的恨意,和她最後開口的情況有些不一樣。所以,你是不是插手了……’

彌羅聽到這話,頓時明白養真的意思,搖頭回應道:“金燈內的幻象,是我基於他們的夢,衍生而出,一念一燈,各自獨立,繪畫一方面是為了祝福他們能夠早日釋懷,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記住他們。畢竟這是我第一次得到如此巨大的反饋,難免有些激動,希望能夠將他們都記住,所以我不會幹涉他們的選擇。至於你說的問題……”

彌羅思索了一會兒,拉著養真到剛才那些金燈下,指著其中對應老者兒子、女兒和孫子孫女的金燈道:“師兄,你再感知一下這些金燈的情感。”

“嗯?嗯!誒……”

養真先是皺眉,而後瞪大雙眼,非常驚訝道:“彌羅,他們的情感怎麽會有這麽多變化?明明心中有怨恨,但這最後卻都選擇了放下,按道理,處在太虛幻境中的他們,在慘死之後,心中都應該有恨才對啊。”

“這個我也不清楚,或許是這位明公的教育很成功吧,他的孩子在活著的時候,選擇為了心中的道義挺身而出,慘死之後,也能在被其思念和祭祀牽制停留人間的時間裏,選擇了釋懷?其實他那個選擇將自己賣給地主,換取糧食的孫女,最後說出那話的時候,是因為真的放下,或者只是憐憫自家爺爺,不希望他繼續自我折磨,我分辨不出來,也沒有特地去分辨。”

說到這裏,彌羅忍不住搖頭:“他這一家子悲慘,各個淒慘,最後死去的人一個個放下了,反倒是老爺子這個活著的最後的開始懷疑自己一生的堅持。現在,只希望他們能夠有個好夢。”

彌羅說著,將這一家子對應的金燈,送入對應的區域。

那是代表著已經釋懷,安享美夢的生靈。

在那些金燈的上方,洞明府和清虛府上下變化交錯,帶動夢境之中的幻象加快,讓他們能夠在其中快速過完一生,而後進入新的美夢之中,不斷緩解心神之中的痛苦。

而他面前的,則是心有遺憾,加快夢境速度,可能會陷入偏執,還需要幫忙的部分。

就這樣,彌羅在金燈下繪畫,讓金燈內的生靈釋懷,而後前往另一盞金燈,開始新的一輪。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期間彌羅也是詢問養真等人要不要先回轉函夏大地。

天光等幾位真傳弟子直接拒絕:“能夠見證一門源自於最上功德的異象神通,也是難得的體驗,再說了,此刻開啟通道難免驚擾到他們,兩年多我們都過來了,也不差這一年半載。”

說著,這些人甚至還幫忙重新整理太虛幻境的道則法理,讓其同函夏地脈氣息更加融洽。

到了後期,函夏大地的氣息,已經完全包容了此方太虛幻境的一切道則法理。

二者之所以還沒有融合,是因為彌羅的三幅畫卷構建的三重【畫中仙境】。

但函夏地脈並沒有催促,而是默默的看著此方太虛幻境接下去的變化,看著彌羅妙有境內,懸空的金燈越來越多。

這個時候,幽姑、林道人和石道人等一眾南方道盟的修士也是有所明悟,他們沉默了許久,看著天空之中那一盞又一盞的金燈,最後也都選擇了釋懷。

他們開始各自作著最後的準備。

一日,幽姑找到彌羅,道:“日後,這些孩子們,就拜托帝君了。”

說完,幽姑將自己當初從彌羅手中獲取的【驅風童子】、【布霧童子】、【執幡童子】、【拾香童子】等等,歸還給彌羅。

她自己則是在諸多嬰靈的擁護下,化作一盞金燈,融入釋懷的區域之中。

隨著對應幽姑的金燈升起,妙有境內也是有不少金燈跟著升空,而在他們燈光交匯的地方,又有一些雕刻著孩童形象的小金燈浮現,環繞在對應幽姑的金燈身邊。

同時,部分還未釋懷的金燈,也是在他們的燈光引導下,緩緩升起。

隨後,林道人也是帶著自己的幾個弟子來找彌羅:“我等原先還想著再修行一段時間,方便日後入道,但我這些日子裏,看著帝君等人處理乾坤,感知天地變化,大致明白我等進入函夏之後,不會保留多少記憶。與其繼續等待,倒不如再幫您一把,加快一下進度,也希望我在您的記憶之中,是一個比較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