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阿寶羹(第2/2頁)

“怎麽,想吃飯了不成?那可要等一下,我去準備一下。”

出乎彌羅的預料的是,他的話語並沒有讓阿寶開心的跳起來,而是拉著彌羅,來到桌子上,一個鐵鍋出現在它的面前,下方自動燃起火焰,它開始了屬於它的烹飪。

阿寶非常神奇的從身上掏出各種各樣的食材,一一放入大鍋之中。

不一會兒的功夫,一股淡而不薄,香而不濃的氣味從鐵鍋內升起,並且迅速彌漫開來。

“好香啊!”楊玉幾人起身,來到阿寶身前,看著它烹飪的料理。

朱奇更是露出驚駭之色:“這是大羹?”

所謂大羹乃是函夏一種非常古老的料理,簡單將就是一種什麽調料都不放,原汁原味,卻又回味無窮的肉汁。

據說,這也是太古時期,先民祭祀帝君的料理。

只是伴隨著這種烹飪手法的失傳,外加各色料理的興起,大羹逐漸退出了祭祀的行列,在人間也少有流傳,可阿寶此時竟然是以大羹的手法,烹飪料理。

並且,伴隨著香味越發濃郁,阿寶原本可愛的模樣也是逐漸變得猙獰起來,身前的鐵鍋也是化作的金鼎。

‘不對,不是阿寶的外形變化了,而是某種力量降臨了。’

彌羅看著阿寶的烹飪,又是看著金鼎之中淡淡的湯汁,心中突然有一些想法。

寶鏡浮現於瞳孔深處,倒映金鼎之中的湯汁,這時候他才明白,那熬制的哪裏是肉湯,而是無窮無盡的祈願、希望和感激。

八萬多年前,大地之上諸多神魔興起,占據一方,相互殺伐,打的大地動蕩不堪,萬靈四處逃竄,無處可以落腳。

這時候,函夏先民遇到了尚未被尊為帝君,只是執掌一方土地的古老神祇。

先民祈求神祇予以庇護,並同其簽訂了契約。

自此,在神祇的帶領下,函夏的先民於東方的大地之上建立了最初的村落,開始繁衍生息。

當時受限於各地神魔征戰,天地八方氣息混亂,日月時序崩潰,哪怕在神祇的庇護下,先民依舊生活困難,大多數時候只能勉強果腹,能夠積蓄些許糧食,都是讓人欣喜的事情。

可在那種環境下,每當有肉食入手,必將是將其投入祭祀神祇的金鼎之中,以清水烹飪,熬煮成羹。

若是魚肉,因為不會處理,盡可能保留原味。

至於酒水,基本是儲存糧食期間,天然形成的美味。

故而有了“大饗之禮,尚玄酒而俎腥魚。大羹不和,有遺味者矣”的說法。

而奇妙的是,當時無比簡單的烹飪方式,卻造就了函夏烹飪之道上的奇跡,留下了“大羹不調,無味而五味形焉”的美譽。

無味而蘊含萬味。

心想何味,入口何味。

心之所向,味之所成。

這是函夏廚道追求的一個極致,也是百味樓渴望的一大極致,他們將這一境界稱之為“百味隨心”,寓意百千萬味,皆隨心意,只要入口,都是你心中認為最美味的味道。

而現在,這古老的烹飪手法,在彌羅的面前展露出了其根本。

什麽廚道、廚藝,不過是一群快要餓死的傻子,擔心庇護者渴了、累了,懷著最高的信仰,回饋的感激罷了。

‘所以,從頭到尾,並非是大羹失傳,而是不需要了。大羹代表著的是當年函夏建立之前,先民對於帝君的祈願和感激,這是那個時代的影子啊。’

彌羅看著那羹湯之中流轉的淡淡思念,看著阿寶將新的食材放入其中。

剛開始是羊、豬、牛、雞、鴨和魚,後來又是添加了韭、麥、黍、稻,配卵、魚、豚、雁,再往後又是添加了各色瓜果。

隨著熬煮的時間越長,湯汁逐漸變得渾濁,再一點點變得清澈。

明明聞起來香味越發厚重,但香氣卻越發的寡淡,直到好似沒有了味道一般。

但阿寶依舊再往裏面放置食材,甚至一些食材還引起楊玉的驚呼:“這是,我帶著阿寶去吃過的東西,他竟然都記得,而且能夠具現出來……”

“夠了!”彌羅看著阿寶的氣息漸漸衰弱,已經明白了它的意思,他也明白了阿寶熬制的這一金鼎湯羹的本質,他叫停了阿寶。

而隨著彌羅聲音的落下,阿寶的兇狠的外貌消失,恢復原本萌萌的樣子,跌落在地上發出“嚶嚶嚶”的喊聲,似乎不清楚先前發生了什麽。

至於那金鼎,也是消失的無影無蹤,湯羹更是化作虛無。

彌羅看著消失的金鼎,笑道:“我知道我們這次比賽,需要做什麽了,就做這阿寶……羹吧!”

彌羅在念叨阿寶兩個字的時候,阿寶還擡起頭,看向彌羅伸出小手手,想要抱抱,想要投喂,但聽到彌羅最後一個羹字之後,整個熊愣在了原地,發出淒厲的“嚶嚶嚶”,並且躲到楊玉的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