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卷得名喚彌羅(第2/3頁)

這幾個名字對應的生靈,現在還存在於南方群島之中,且源源不斷的帶動這些名字蛻變,只是一直以來頻率較為低下,遠遠不如彌羅自身進步帶來的優化,故而彌羅才一直沒有注意到。

如今被名單點破,這才明白。

他看著名單上的名字,先是將佛道名字進行第一步優化。

他直接將道人的名字作為九品位格仙道的基礎之一,且依照名單上的稱呼,定下通用型這個名字。

而後將蜀山、茅山、峨眉、昆侖等等名字作為變種,劃分到下面作為專精型、地域型。

期間,彌羅還根據自身掌握的信息,根據自身喜好,將煉丹、制藥、奇術等方面的力量融入道人之中,衍生出方士之名,將清氣、輕盈、淩空等方面的道則法理融入其中,衍生出羽士之名。

甚至他還根據生活習性和所在環境,衍生出火工道人、散居道人、駐山道人、臨水道人等等。

如此種種,賦予了彌羅寶卷之上名字更多的變化,例如臨水道人便不自覺同一些水神、水仙一系的上位名字產生關聯,駐山道人同山神、林主一系產生聯系,散居道人居住人間,自然是和土地城隍有所聯系,火工偏向於煙火氣息,則是和灶府一系產生聯系。

看著上下氣息流通的名字,彌羅又是開始處理另一個大頭。

人道體系下的手藝人,彌羅直接按照工、匠、師、家、聖的品級進行重新劃分。

九品手藝人統一稱之為工,加持的力量也是偏向於身體素質,手指靈活度、身體協調,以及部分技藝的天賦。

八品稱之為匠,除去在工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各項能力外,還賦予其一定的超凡力量,可以將其統稱為匠心,予以以心賦予造物靈性。

七品為師,在匠之上,對應工藝登峰造極,且掌握了其中部分規律,能將自身技藝傳授給他人,使其達到匠的程度。

六品為家,寓意擁有自己的理念和思想,並有足夠的能力和實力,把它們轉換成可見的事物呈現出來。

五品為聖,按照彌羅五品名字對應地仙境的劃分,技藝到了這種等級,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技藝,而是蘊含道的存在,所做之物,再非凡品,而是他們用來闡述自己道的一種方式。

其次是諸多護法的名字,這部分彌羅不大好處理。

因為護法的名字之中,有源自於民間信仰的【神道·正九品驅邪將軍】、【神道·正九品鎮魔將軍】,也有源自於人道武將和鬼道、神道糾纏的產物,例如【冥道·正八品馘魔陰將關羽】,還有單純的神道護法【神道·正八品十二月將】。

這些名字並不好直接劃分,彌羅只能是將原有的一些護法神進行重新梳理,以九品道兵、八品護法和神兵、七品神將、六品天將、五品靈官為通用型名字,定下了神道兵部內部神道的晉升體系。

同樣情況,他也是將天女等名字進行了一次仔細的梳理,極大的簡化了名字體系,但對原有的工作卻進行了更加細致的劃分,讓所有名字之間的力量運轉更加迅速,整頓混沌魔氣的能力也更加強大。

最奇妙的是,伴隨著一個又一個名字的完善,以及聯系,原本神威赫赫的寶卷,變得又有些樸素無華起來,駁雜強大的神力,被包羅萬象的氣息所頂替。

看到這一幕,彌羅也是明白,真君在教導他的同時,也是在幫助他梳理自身道路。

他看著手中寶卷,心中暗暗嘀咕:‘說起來,這麽長時間,我都未曾給你定下一個名字,如今你既然完美承載了我的道路,便以我之名為名吧,日後,你便是彌羅寶卷了。’

看著寶卷背面凝實的文字,彌羅轉身向著真君表示感謝,神武真君卻輕笑著,搖了搖頭,道:“這不過是慣例而已,過去帝君引著我們向前,如今我們指引你們前進,日後你等也會帶著後來者繼續推進我等追尋的道路。好了,基礎教學就到這裏,接下來就是實戰演練了,正好我這裏也有幾個還需要鍛煉的晚輩,就讓你們一起吧。”

說完,四周虛空顛倒,乾坤變位,當彌羅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是出現在一處戰場之上,或者說是一個巨大的絞肉機內。

無數槍兵將長槍斜斜指向前方,形成一片槍林,其上掛著諸多殘肢斷骸,一步步向前推進。

但每走一段距離,都會有部分槍兵化作後來者腳下的墊腳石。

在他們的身後,一個個弓箭手們取下腰間刻滿符文的箭壺,抽取特制的箭矢,彎弓搭箭,瞄準對方,以根本不符合凡人射箭弧度的直線射擊洞穿槍兵前方的士兵,減少他們的壓力。

在槍兵的外圍,也有諸多穿戴著厚重的盔甲,揮舞著長柄兵器,騎著各類坐騎,瘋狂的在戰場上來回沖鋒的騎士,他們手中兵刃揮舞,總是能帶起道道煞氣,將周圍絞殺出一片空地。